浙江在線11月1日訊(記者 仲瑤卿 通訊員 馬云鋒 顧曉燕)“這個‘開膛’過的水泥路,改成了柏油路,不光通暢了,還整潔了,真不錯!”“沒想個這個廢棄的小菜園子,還能改成個小的停車場,車子可以直接開到家門口,太方便了!”“不用的地方,平整后做健身點、停車位、小景觀,咱們鴨蘭村的美麗鄉村品位一下子上來了,好看又便民,真是太好了!”……這些話,最近在杭州市第一個村支部誕生地——鴨蘭村支部經常聽到,而這些經過改造后的美麗鄉村的變化,也是隨處可見,讓前來參觀和體驗紅旅路線的游客們大為稱道。
改造前
改造后
“微改造 精提升”讓杭州紅色第一村鴨蘭村“錦上添花”。
據了解,臨平區第一批美麗鄉村建設示范村——崇賢街道鴨蘭村借勢美麗鄉村建設擴面工程,進行全域環境提升。如果說涵蓋截污納管、美麗公路、水體治理等大項目建設的工程叫作美麗鄉村建設1.0版,那么當前進行的道路拓寬、閑置土地利用、停車位布局、健身點建造、景觀設置、外立面改造等,則是美麗鄉村建設的2.0版本,大大提升了鴨蘭村景區村莊的旅游環境。
改造前
改造后
崇賢街道鴨蘭村是中共杭州市第一個村支部誕生地、臨平區紅色根脈所在地,近些年,在慶祝建黨百年華誕和慶祝鴨蘭村支部成立95年周年的大好契機下,鴨蘭村基礎環境煥然一新,革命紅、生態綠和發展藍交相輝相,遠近旅客紛至沓來,“鴨蘭薪火”品牌熠熠生輝。
今年,鴨蘭村村委通過高效利用閑置土地和空間,推進包含生態停車位建設、圍墻改造、花臺修復、排水溝改造、庭院改造、立面整治、健身苑提升等項目在內的“微改造”工程,拆除違章建筑和整治不雅建筑近百宗共計5100多平方米,拆除圍墻700多米,投入資金逾700萬元,近300余戶農戶直接受益。
“微改造”項目的實施,讓老百姓人居環境持續優化,獲得感、幸福感持續提升。今年也是崇賢街道鴨蘭村開啟紅旅文化特色旅游的第一年,共接待游客3.5萬人次,同比增長20%。
改造前
改造后
“微改造”后的杭州紅色第一村鴨蘭村前景“前程似錦”。
崇賢街道鴨蘭村有著豐厚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瀕臨大運河,又有豐厚的水資源,同時紅色文化深厚,水鄉文化濃郁,非遺文化深厚,是遠近有名的古琴斫制之鄉、手工刺繡之鄉、浙江省民族團結基地,農文旅融合發展優勢明顯,前程廣闊。
今年是中共鴨蘭村支部誕生95年,臨平區在鴨蘭村隆重舉辦了紀念中共杭州市第一個村支部成立95周年暨首屆大運河1927年紅旅文化節活動,掀開了鴨蘭村發展的嶄新篇章。目前,村現已成立鴨蘭旅游開發公司,招聘了職業經理人,搭建了專業運營團隊,接下來,鴨蘭村將不斷整合農文旅資源,創建省級3A景區村莊,結合數字鄉村、未來鄉村建設,推進紅色資源地共富共美,推動老百姓增創增收。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