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7月15日訊(記者 仲瑤卿 通訊員 魯玲彥 宋丹)垃圾中轉站,是城市、鄉村配套的公共環衛設施,主要是用于居民的生活垃圾進行壓縮緊實,減少運輸成本。但因其在收集加工處理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惡臭氣體,嚴重影響周邊居民的生活水平。
為了不斷改善人居環境,提升百姓幸福感,浙江省發布了《浙江省生活垃圾中轉站改造提升行動計劃》,計劃到2022年底,所有大、中型中轉站完成改造提升;到2023年底,全省50%以上的中轉站完成改造提升;到2025年底,全省所有中轉站改造工作全面完成,實現規范、環保、智能、安全運作,形成具有浙江特色的生活垃圾治理模式。
近日,記者實地探訪了位于嘉興市經濟開發區的塘匯垃圾壓縮中轉站。據了解,該中轉站是嘉興市區占地面積最大的垃圾中轉站,約3000平方米,采用半地下模式,坡屋面形式,綠植覆蓋,隱匿于城市之中,于今年2月完成了提升改造。
走進中轉站,三間垃圾料倉映入眼簾,這里為卸料大廳,通過窗子向下看,便能看到負一層的轉運大廳和滲濾液處理間。和印象中的垃圾中轉站有所不同,站內地面干凈整潔,幾乎聞不到垃圾腐敗后的酸臭味。
負責該中轉站日常保潔的工作人員王維芳告訴記者:“改造之后,安裝了多路通風除臭設備,現在連負一層的滲濾液處理車間都沒有臭味了。”
實現兩層垃圾臭氣處理的,便是外面兩臺箱式的脈沖電漿除臭設備。
該設備項目的負責人浙江大維高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工程中心總監趙明介紹道:“核心技術是‘脈沖電漿除臭’,惡臭氣體通過負壓進入設備后,高效脈沖放電能量注入,形成高能電漿區,臭氣經過這一區域,惡臭成分和氧氣就會發生氧化還原反應,轉化成二氧化碳和水,相當于沒有溫度變化的燃燒反應,實現低能耗高效率除臭。”
據第三方機構最新檢測報告顯示,通過對設備出風口采樣進行臭氣濃度檢測,結果顯示設備臭味濃度無量綱值為97,遠遠優于國家最新《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征求意見稿)》中臭氣濃度排放<1000的標準。
“‘脈沖電漿除臭技術’相對于傳統的除臭工藝更高效、更穩定。這個垃圾中轉站以前用的化學噴淋除臭,效率不高,廢水難以處理、維護困難,不溶于水的臭氣成分完全沒有除臭效果;一些組合除臭工藝則流程復雜、運維難度大、占地面積大、投資和運行成本高、除臭效率還是不高,局限性很多。” 趙明說。
據悉,脈沖電漿除臭技術是應用了窄脈沖電源放電的先進除臭技術,已經入選為2021年生態環境部《國家先進污染防治技術目錄》(環辦科財函〔2021〕607號)示范技術。設備提供企業自主研發的脈沖電漿除臭系列產品(注冊商標:“臭衛獅”?),在各類異味治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該技術同類產品還曾獲得浙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浙江裝備制造業重點領域首臺(套)產品等榮譽。
目前,該技術不僅應用于垃圾中轉站,還可應用于污水提升泵站、污水處理廠、污泥預處理和干化車間、生物養殖車間、無害化處理車間、餐廚垃圾處理廠等場所。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