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7月5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陳婷 通訊員 姚羽穎)近日,為了進一步擦亮治水“金名片”,推動浙江省治水工作不斷深化發展,浙江省治水辦(河長辦)圍繞“家鄉水 幸福河”主題組織了集中采風活動,采風首站記者來到了杭州余杭區丁山湖、臨平凈水廠。
杭州市余杭區,水網縱橫、漾蕩密布,鎮街級以上河道共計598條,總長1459.43公里。結合不同區塊不同特征,余杭區做出了不同的美麗河湖建設部署。
丁山湖 圖源:新華社
環境越來越美 百姓的腰包鼓起來
沿著塘超小徑向南行走,清澈整潔的丁山湖漾展現在眼前。據塘棲鎮副調研員楊成志介紹,丁山湖水域面積達683畝,過去,周邊村民在此發展養殖業造成水域大面積污染,2017年以來,當地從整頓養殖業入手,深入落實河長制,在改善水體環境的基礎上,逐步提升丁山湖周邊環境。
丁山湖的美麗蛻變
如今,丁山湖成為余杭區的獨特資源,游客慕名而來,老百姓在周邊開起了三十余家農家樂,實實在在鼓了腰包。通過水環境綜合治理,讓老百姓受惠受益,成為大家的“幸福河湖”,這正是浙江各地美麗河湖建設的初衷。
“丁河漁莊”老板娘戴亞萍已在丁山湖畔居住了22年,從外出創業,到返回塘棲鎮開辦農家樂,她是丁山湖幸福蛻變最真切的感受者。
“整治后的丁山湖環境越來越好,來訪的游客逐年增加,漁莊到了下午六點鐘基本滿座,相比過去的產業,如今我們的收入高了許多,這一切轉變都來自于丁山湖的美麗蛻變。”戴亞萍分享道。
抓住污水治理 河湖才能長效美麗
河湖變美了,如何長效保持美麗?正如雨果所言,下水道是一座城市的智慧和良心,抓住污水治理是保持河湖長效美麗的關鍵一環。
同樣在余杭區,記者來到了創新城鎮污水處理模式的臨平凈水廠。
與傳統凈水廠不用的是,它地面是風景秀麗的濕地公園,建成了一個融山、水、景于一體的濕地公園,并配備網球場等健身場所,成為附近市民觀光休憩的場所;地下則是工藝先進的污水處理廠,開設了游覽觀光通道,拓展工業旅游。
臨平凈水廠工藝剖面圖
這種2.0版的城鎮污水處理模式,不僅有效控制了污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噪音、臭氣等問題,還節約了土地指標,提高了綜合效益。
據杭州余杭環境(水務)集團副總經理樓繼鋒介紹,傳統污水處理廠占地約750畝,而采用地埋方式建成的臨平凈水廠改良了處理工藝,降低了容積率,地埋式污水處理項目占地僅74畝。
數據顯示,余杭區商業土地地價約1000萬元/畝,全地埋式的臨平凈水廠讓原址750畝土地得到高效利用,直接釋放了地面近百億的土地價值。
臨平凈水廠地面濕地公園
如今,地面上的濕地公園設施完善,不時有市民休閑參觀,觀光車所經之處看到的是白墻瓦黛、小橋流水,一副江南水鄉的景象。
“地面濕地公園觀光池內流淌的正是處理后的尾水,它們被用作濕地公園的補水來使用,讓每一滴水都發揮自己的價值。我們也正是在這樣的污水處理模式中轉變了公眾對傳統污水處理廠的固有印象。”樓繼鋒說告訴記者。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