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9月22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陳婷 通訊員 朱智翔)長江,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一場重在摸清入江污染物現狀、助力長江生態保護修復的攻堅戰吹響了集結號。
9月17日,生態環境部召開長江入河排污口現場排查(第一批)啟動會,部署江蘇、浙江、重慶、貴州、云南等5個省市長江干支流及太湖沿岸排污口排查工作。至此,浙江長江入河排污口現場排查工作全面啟動。
浙江長江入河排污口現場排查工作全面啟動
據了解,本次浙江長江入河排污口現場排查工作的戰場在湖州。湖州,地處浙江北部,北瀕太湖,與長江“湖”水相連。保護好太湖的生態環境就是保護好長江。而入湖排污口一頭連著太湖、一頭連著陸地污染源,是污染物進入太湖的最后一道“閘口”。“閘口”管理好壞,直接關系到太湖水環境質量和生態環境安全。
今年2月,生態環境部決定用兩年時間,在長江經濟帶11省市內,以長江干流、主要支流及太湖為重點,以“水陸統籌、以水定岸”為原則,通過實施“排查、監測、溯源、整治”4項重點任務,實現“有口皆查、應查盡查”的目標,夯實長江生態保護修復攻堅戰的基礎。
為查清入湖污染排放底數,保護太湖生態環境,根據生態環境部統一部署,來自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環境科學研究院和天津生態環境部門等多個單位的25名排查人員將分成12個小組,用7-10天時間,重點排查湖州近64公里太湖岸線,覆蓋沿岸2公里范圍約131平方公里區域,涉及吳興區、長興縣、南太湖新區三個縣區沿線8個鄉鎮、69個行政村、1個工業園區、38條入湖河流(溝渠)。
“整個太湖入湖排污口排查工作共分為3個階段。”長江入河排污口現場排查湖州城市組工作人員介紹,第一階段排查是通過衛星遙感、無人機航測,按照“全覆蓋”的要求開展技術排查,分析辨別疑似入河排污口,此前該階段工作已基本完成。目前將要開展的是第二階段排查和第三階段排查,主要采取人工徒步形式,組織工作人員對排查范圍內匯入河流、河涌、溪流、溝渠、灘涂、濕地、潮間帶、島嶼、碼頭、工業聚集區、城鎮、暗管、滲坑、裂縫等開展“全口徑”現場走訪排查,核實確定入湖排污口信息,并對疑難點進行重點攻堅,進一步完善入湖排污口名錄。
目前,湖州已選派了業務精兵組建了現場協查組全力配合、支持一線排查,并利用此次大排查契機,在進一步查清、完善入太湖排污口數量信息的基礎上,開發智慧監管平臺,集成整合太湖入湖排污口信息和各類生態環境數據,形成一份高質量的“太湖體檢表”,為下一步各類生態環境問題隱患“把脈開方”提供支撐。“我們之前已開展了三輪入湖排污口排查整治,將充分利用好這次排查,查漏補缺,學習經驗,深入推進太湖入湖排污口整治規范工作,常態長效做好太湖生態環境保護。”湖州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說。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