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德清8月21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仲瑤卿)走入村民家中,幫助規范農具、柴火的堆放;打開垃圾桶,查看垃圾分類是否準確;巡查河道溝渠,清理岸邊的垃圾……8月20日早上7時,下渚湖街道二都村村主任王紅偉帶領著一名黨員和志愿者,開始了“一天一小時”的對標整改。
網格員組織志愿者開展“一周一匯總”攻堅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鄉村振興的重大任務;建立長效管理機制,是實現全域美麗的關鍵一環。”下渚湖街道辦事處主任陳國松表示:“在農村環境衛生全域整治百日攻堅行動后,下渚湖街道所轄內的農村衛生環境取得了很大的改善,為了鞏固上一階段的整治成果,深挖存在的問題,我們在今年7月份開始試行《下渚湖街道農村環境衛生全域整治、垃圾分類長效管理辦法》。”
據了解,下渚湖街道開展的全域整治內容包括整治亂搭亂建、亂堆亂放、生活污水、公共空間、河湖溝塘渠、田間地頭、垃圾分類等七個方面的內容。與此同時,將全街道劃分為62個網格,由網格員帶領片區內的黨員和志愿者,通過“一天一小時”整治、“一周一匯總”攻堅、“一月一評比”曝光和“一周一巡查”,讓農村環境衛生實現“長治久凈”。
每天利用工作時間以外的“一小時”幫助村民整治、規范庭院
“今天檢查的這10戶主要問題還是存在柴火堆放不規范的問題,垃圾分類方面現在大家都做得很好,很少有分錯的情況。”王紅偉一邊說著,一邊在記錄本上寫下了所發現的問題。他告訴記者:“二都村位于下渚湖濕地風景區附近,屬于‘景中村’,經過這一個多月的整治,不僅提升了全域的環境,更培養了村民們的良好衛生意識和文明生活習慣。”
下渚湖街道在探索建立農村環境衛生、垃圾分類長效管理機制的這一過程中,更注重實現“全域整治、全域美麗、人人自律、人人參與”的目標。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為了切實提升百姓的生態文明意識和積極性,當地對參與“一天一小時”整治的志愿者,在月度評比中網格房前內屋后三包、垃圾分類較好的5%的農戶均會給以100枚“生態綠幣”的獎勵。
參與整治的志愿者可以獲得獲得“生態綠幣”100枚/小時的獎勵
“我們已經設立了‘生態綠幣基金’賬戶,由綠色企業出資贊助,村民在獲得‘生態綠幣’后,可用于兌換綠色生態產品,由此形成綠色閉環,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規范化、長效化。”陳國松介紹道。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