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6月21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仲瑤卿)“增強人民的藍天幸福感”是打贏藍天保衛戰的核心任務之一。如何持續提升區域環境質量,破解“達標擾民”這一難題,湖州市生態環境局德清分局探索“定制”服務,為企業聘請專家團隊,開展全面體檢,讓其走出了“反復治理”的瓶頸。
“‘定制’的目的,是為了讓企業的環境治理更加有針對性。” 湖州市生態環境局德清分局副局長呂永強告訴記者,今年年初開始,湖州市生態環境局德清分局安排專項經費,聘請來自浙江大學、浙江環科環境研究院、省煤科院等單位的專家,對群眾信訪投訴集中企業進行了環境現狀核查、環保問題診斷和潛在風險評估,再根據發現的問題列出整改清單,由此提升企業的污染防治能力水平和環保精細化管理水平。
首批接受“定制”服務的企業整改的效果如何?記者實地探訪了兩家企業。
第一家是位于德清縣乾元鎮乾龍經濟開發區內的化工企業,“這家企業主要生產用于水處理的離子交換樹脂,成立至今已經有23年了,也正因為建廠時間較早,離居民區較近,導致經常有群眾投訴企業生產中有臭味、異味。”德清環境監察大隊副大隊長佘明鑫介紹道。
對所有有氣味的原料均使用磁力泵,同時將水槽改為封閉式。
記者初進廠區內部,并沒有聞到異味、臭味。該企業副總經理潘春雷他向記者坦言:“今年四月份完成全部點位的整改后,變化很明顯,廠界外圍幾乎沒有臭味了,原先只要開著車子經過德桐線,就能聞到一股‘臭帶魚’的氣味。”
與此同時,他提供給了記者一份4月24日的廢氣檢測報告,數據顯示所檢測的9個點位揮發性有機物濃度、臭氣濃度均小于限制;廠界下風向3個采樣點位臭氣濃度也小于規定限制。
“現狀核查報告”結合企業現狀,對其工藝流程、產污環節、污染防治措施進行了分析,共提出了27項整改問題和對應的解決方案,企業通過改善原料卸貨管理、優化污水處理技術、廢氣處理工藝,對廢水池進行加蓋密封,實施LDAR揮發性有機物泄露檢測與修復等,有效減少了揮發性有機物(VOCs)的無組織排放。
對出料口進行集體密封+局部密封
整改效果的另外一個直觀的體現,就是群眾的信訪投訴量減少了。據湖州市生態環境局德清分局統計的數據顯示,針對該企業的環境信訪2017年為33起,2018年為21起,2019年1月至4月上旬為6起,4月中旬至今投訴次數為0。
“以前陸陸續續也在整改,但效果都沒有這次明顯,環保局為我們提供的‘定制’服務,幫助我們解決了因廠群混雜帶來的投訴問題,提升了企業形象。”潘春雷表示。
同樣,受益于“定制”服務的還有位于新安鎮下舍村,一家從事瀝青混凝土生產的企業。
“企業原來在瀝青混凝土裝車過程中存在廠界惡臭、噪聲擾民等問題,也是信訪投訴較為集中的一家企業。”佘明鑫介紹道。
“在專家團隊對企業進行‘現場環境核查’前,車間里也配備了投料粉塵除塵器、布袋除塵器、凈化等離子除煙系統等污染防治設施,但還是沒有達到效果,我們也感到迷茫,同行之間也沒有可以借鑒的經驗。”該企業總經理李建林講起了當時的無奈。
今年1月,德清分局聘請來自浙江環科環境研究院的專家多次企業針對“三廢”防治設施及措施落實情況進行了現場核查,并針對該企業瀝青煙收集和處理的難題進行了現場分析,并給出了整改方案。
“根據專家的建議,改進了瀝青混凝土裝車過程的廢氣收集措施,首先安裝了卷閘門進一步密閉了裝車空間。”李建林說道。記者在現場發現,在該企業產區外部幾乎聞不到味道,但進入裝車空間后瀝青的味道便濃了起來。
在本次整改中,裝車空間還增加了加一套“水噴淋+干式過濾+低溫等離子+光催化氧化+干式過濾”和“油煙凈化器”處理設施。
瀝青煙回收處理裝置
“從檢測結果來看,改的效果很明顯,顆粒物濃度、瀝青煙濃度、苯并芘濃度均小于標準限值。”李建林說道。他還告訴記者,整改完成后,已經有多家同行業企業到現場參觀、學習。
據了解,德清縣已經為5家企業提供“定制”服務,截至目前已為企業支出相關經費50余萬元。
“在日常監管中發現‘達標擾民’成為了環境領域矛盾的新焦點和行政執法上的新難點,著眼于從實質上解決問題,以深入開展‘三進三服務’為契機,我們從今年年初開始通過聘請專家對企業進行環境現狀核查,梳理問題清單,提供解決方案,企業自主落實整改。一方面,針對個性問題精準施策;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解決一個企業的問題,提升一個行業的標準,從而推動高質量發展。”湖州市生態環境局德清分局局長張鏵表示。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