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5月9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陳秋杰)龍山玻璃懸索橋位于湖州市長興縣龍山綠道內,自去年6月29日正式開門迎客以來,它已為來自全國各地的近百萬名游客帶去了令人難忘的“心跳之旅”,成為了朋友圈、抖音、微博等社交媒體上的常客。從綠道建設過程中為生態環境保護作出退讓的“拖工橋”到“吸睛”又“吸金”的“網紅橋”,這是龍山綠道的匠心創造,也是綠道運維的“龍山智慧”。
龍山綠道上的“點睛之筆”——玻璃懸索橋
從森林生態保護獲取靈感
解鎖綠道運維開發的全新“打開方式”
龍山綠道全長22公里,連接渚山、川步兩村,沿途所經梅花飄香、竹林掩映、茶樹連綿,3861公頃的桃花岕森林公園守住了一方好山好水好空氣。
2017年,綠道工程建至桃花岕水庫附近時,為了避免大規模的挖山砍樹毀林,龍山街道特意增建了一座人行索橋,單此一項就新增投入600余萬元,部分綠道工期延長半年之久。“綠道建設本身就是生態工程,不能以反生態的手段來建,要尊重自然,決不能破壞原有的林地。”站在玻璃懸索橋上,龍山綠道的運維方瓏山旅游開發公司總經理高海忠如是說,而這一理念貫穿整條龍山綠道,在其每一處細節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從懸索橋開建到運營,短短一年的時間里,高海忠從街道干部成為了綠道運維者,他和街道里的工作人員及當地村民組成了運維團隊,游客接待、票務、往返接送、索橋維護、活動策劃均由他們完成。對于附近的村民來說,他們獲得了令人羨慕的家門口的就業機會;而對于游客來說,他們體驗了綠水青山的另一種觀賞角度,也解鎖了鄉野綠道的另一種“打開方式”。
從杭州過來組織公司團建的年輕人們在綠道邊擺起了心形POSE(陳秋杰 攝)
玻璃懸索橋人滿為患
“從去年6月29日至年底,我們運營的玻璃懸索橋吸引游客近百萬人次,去年十一長假第二天的單日游客量就超過了7000人次,最多的時候有278人同時在橋上游覽。”高海忠告訴記者,今年游客的數量還在不斷上升中,微信朋友圈成了龍山綠道最好的廣告宣傳,考慮到驛站至懸索橋1.7公里的徒步距離較長,今后還打算引進觀光纜車供游客體驗。
一條綠道串聯“森系小鎮”
智慧運維巧解龍山全域旅游“連線題”
2016年3月,龍山街道被浙江省林業廳列入第一批浙江森林特色小鎮創建名單,轄區內的川步村、渚山村被命名為首批浙江森林人家。
3年過去了,一條綠道串聯起東方梅園、桃花岕水庫、綠野仙蹤、長壽泉、精品民宿農家樂等散落各處的精品文旅項目,原來全域旅游還能這樣建!龍山依托綠道沿線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和旅游項目優勢,緊扣“生態”“養生”“健康”關鍵詞,因地制宜詮釋“龍山森林養生小鎮”的內涵。
“去年8月我們的農家樂正式開張,周邊環境越來越好,農家樂也慢慢成熟起來,自從玻璃懸索橋做好以后,過來玩的游客越來越多,生意也越來越好。”川步村薔薇閣農家樂老板娘張虹說,她的農家樂剛好在綠道邊上,綠道帶來的環境優化改善、食客朋友圈里的曬圖轉發,自產自銷的農家野味,讓張虹家多了不少的回頭客。
綠道途徑“長壽泉”遠道而來取水的游客絡繹不絕(陳秋杰 攝)
此外,川步村依托高顏值的長橋澗(桃花岕水庫)等景點還萌生了一大批精品民宿,越來越多的人從“過客”變成了“留客”。
長興縣龍山街道川步村黨總支委員余亞鋒介紹說:“在綠道貫通前,我們村里的老百姓基本上都是到外面的工廠里去打工,農家樂也只有零星幾個,基本上沒什么生意。這個龍山綠道2016年開通之后,外來的游客多了,上海、江蘇,還有我們本地的游客都陸續過來了。農家樂現在大概有三十家了,收入也從原來的幾萬,翻到現在的幾十萬了。”據初步統計,自去年龍山綠道全線貫通以來,已帶來上百萬客流量,全年旅游收入預計可達到7000萬元。
龍山綠道緊扣“生態”“養生”“健康”關鍵詞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每條綠道規劃建設的基礎,而運維過程中的匠心創造才是決定綠道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文化效益的關鍵舉動。龍山綠道以其獨特的運維思路和匠心創造激活了整座“森系”小鎮,接下來,隨著尚隱酒店、繡云里酒店等休閑養生項目不斷入駐,養生餐、富硒有機農產品、楊梅酒等養生產品得到挖掘開發,森林瑜伽、森林SPA、森林禪茶、綠道健身等一大批養生主題活動項目將陸續推出文化、旅游、運動、休閑、養生……更多豐富的業態將扎根龍山綠道,使其成為長興全域旅游發展的大動脈。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