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2月22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孫璐 通訊員 朱智翔)近日,生態環境部通報了重點區域秋冬季(去年10月到今年1月)環境空氣質量有關情況,公布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長三角地區41個城市、汾渭平原11個城市細顆粒物(PM2.5)濃度和同比變化幅度。
浙江省舟山、溫州、臺州分列PM2.5平均濃度最低城市的一至三位,金華、溫州、衢州列PM2.5平均濃度降幅的一至三位。
“浙”里空氣清新 顏值爆表 浙江在線記者 吳煌 攝
據了解,去年秋冬季以來,浙江省緊緊圍繞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計劃,連續打出了發展清潔能源、淘汰燃煤鍋爐、實施超低排放改造、嚴控工地揚塵、治理礦山粉塵、開展車船港口廢氣治理等一系列大氣污染綜合防治組合拳,高標準推進打贏藍天保衛戰。
通報顯示,2018年10月-2019年1月,浙江省所處的長三角地區41個城市PM2.5平均濃度范圍為23-83μg/m3,平均為54μg/m3,同比下降12.9%;PM2.5平均濃度最低的4個城市依次是舟山、溫州、臺州和黃山(并列第三),分別為23μg/m3、29μg/m3、31μg/m3和31μg/m3;濃度最高的3個城市依次是阜陽、淮北和徐州,分別為83μg/m3、80μg/m3和79μg/m3。從改善幅度上看,長三角地區41個城市中36個城市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其中35個城市PM2.5平均濃度降幅滿足秋冬季改善目標進度要求,降幅排名前3位的城市是金華、溫州和衢州,同比分別下降了26.0%、25.6%和25.0%;鹽城、連云港和揚州等3個城市PM2.5平均濃度同比持平;南通和六安PM2.5平均濃度同比分別上升11.1%和3.2%。
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我省將進一步優化調整產業、能源、交通運輸、用地結構,整治涉氣“散亂污”企業,控制煤炭、燃油消費總量,發展綠色能源,讓“藍天白云、繁星閃爍”成為永續的美麗鄉愁。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