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1月21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陳秋杰 通訊員 朱智翔 晏利揚)日前,浙江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會同駐廳紀檢監察組聯合出臺了《關于開展“鑄造生態環保鐵軍,建設清廉生態環保”六大行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部署實施政治生態大維護、生態環境鐵軍大鑄造、深化改革大攻堅、正風肅紀大優化、精準監督大深化、基層組織大提升等“鑄建”六大行動,推進“以案為鑒,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專項治理工作,鑄造生態環保鐵軍,建設清廉生態環保,助推生態文明建設。
順應新時期新要求
開展“鑄建”六大行動
國家“水十條”“氣十條”考核連年優秀,劣Ⅴ類水質斷面全部消滅,劣Ⅴ類小微水體基本消除,空氣污染天數明顯減少,生態環境滿意度大幅提高,生態文明水平均位列全國前三……浙江省生態文明建設成績的取得,離不開一支信念、政治、責任、能力、作風過硬的生態環境鐵軍,離不開一個干部清正、部門清廉、政治清明的清廉生態環保系統。
浙江生態環境質量的提升離不開一支生態環境鐵軍 (浙江在線拍友 王華斌 攝)
近年來,浙江省環保系統一邊通過一系列措施,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和隊伍建設,實現職務犯罪人數從2015年的37人到2017年歸零;一邊打出堅定信念錘煉作風,開展調研破解難題,服務基層推動發展等組合拳,充分發揮機關黨建在生態環境保護中的推動作用,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持續走在全國前列。
今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提出“要建設一支生態環境保護鐵軍,政治強、本領高、作風硬、敢擔當,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10月,浙江省生態環境廳成立,重新整合環保、發改、國土、水利、農業、海洋漁業等部門相關職責,同時,進一步推進省以下生態環境部門垂直管理,環保部門職責任務更重、壓力更大。為了應對新時期新要求,浙江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方敏提出要開創一個全新的黨建紀檢工作載體,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省第十四次黨代會和省委、省紀委十四屆三次全會精神,打造黨風廉政建設“品牌”,為全省乃至全國提供樣板經驗,并主持召開黨組會進行專題研究。
“‘鑄建’六大行動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謀劃推出的。”浙江省生態環境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虞選凌表示,開展“鑄建”六大行動不僅是高標準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生態環保隊伍、浙江工作重要指示和省委省紀委十四屆三次全會精神的具體行動,而且是推動生態環保機構改革和垂管改革順利推進、取得積極成效的有力保障,還是新時期全省生態環境系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和隊伍建設的主要抓手,以及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繼續走在生態文明建設前列的使命要求。
“這是省廳‘第一次’舉辦各設區市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機關紀委書記、基層黨支部書記參加的全省性黨務紀檢干部培訓班。”浙江省生態環境廳正式掛牌的第二天,虞選凌在第一次全省環保系統黨務紀檢工作培訓班上的動員講話中指出,《意見》在開展基層組織大提升行動中明確要求定期舉辦全省環保系統黨務紀檢工作培訓班,這次培訓班就是貫徹落實“鑄建”六大行動的第一項具體行動。
強化工作監督監察
護航“鑄建”六大行動
“‘鑄建’六大行動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機關黨建工作的主要抓手和重要載體,要抓好工作落實,扎實推進‘鑄建’六大行動。”虞選凌說。
為推動“鑄建”六大行動深入實施,浙江省生態環境廳配套制定了《“鑄造生態環保鐵軍,建設清廉生態環保”六大行動工作責任清單》(以下簡稱《清單》),提出了100項具體工作舉措,并逐一明確責任處室(單位)和責任廳領導,實施“清單式”管理,切實保障行動中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措施細化了,責任明確了,還需要強有力的監督監察作保障。這就要求各級派駐紀檢監察機構能切實發揮清廉生態環保建設的政治和紀律保證作用。
《意見》專設一個章節,就各級派駐紀檢監察機構結合監察體制改革和派駐紀檢監察組職責提出4條監督監察具體措施。
“根據《意見》提出的監督監察具體措施,最近駐廳紀檢監察組就會同我們廳機關黨委開展了黨建工作專項檢查,調閱檢查了29個黨支部工作記事簿,并發文通報發現問題,督促5個支部做出說明、每個支部反饋意見和落實整改。”浙江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成員、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楊曉蔚說,除了要強化監督監為“鑄建”六大行動保駕護航外,還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營造良好氛圍。
下一步,浙江環保系統各級黨組(黨委)將研究制定推進“鑄建”六大行動的具體實施方案,把“鑄建”六大行動列入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報告、黨風廉政建設巡察、政治生態報告、目標責任制考核,并且建立創先爭優機制,加大宣傳力度,著力樹立一批生態環保鐵軍、清廉生態環保建設標兵,以點帶面整體推進生態環保鐵軍和清廉生態環保建設。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