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6月15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仲瑤卿)今年5月,一場關于打造“污水零直排”的攻堅戰在浙江吹響了號角,計劃到2022年基本實現全省“應截盡截、應處盡處”,使城鎮河道、大江大河水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河湖水生態安全保障進一步提升。
生態環境是“易碎品”,稍一松懈就會反彈。為進一步鞏固治水成果,提高水環境質量,德清率先實施“一企一管一表”智能化改造,打造“污水零直排”升級版。
廢暗為明 從源頭杜絕企業偷排漏排
工業集聚區建成時間早、管道老化、基礎設施不完善等原因,導致的污水滲漏、雨污串管等環境污染問題已屢見不鮮。
“德清工業園區內現有企業182家,其中主要涉水企業38家,由于建成時間較早,也曾因管道老化、地面沉降等問題,發生過雨污串管、污水直排外環境的現象。為了從源頭上杜絕企業偷排漏排,重建管網、不留盲區是實現‘污水零直排’的第一步。” 德清縣工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張水明表示。
如何不留盲區,根治頑疾?在這場高標準改造的過程中,首先全面封堵了孟溪片區14家工業企業所有的地下雨污管網,同時封堵市政污水管網的所有企業接口。重新將企業雨水統一接入新修的雨水明渠,將企業污水通過新修建的架空管網接入市政污水總管,實現雨污徹底分離。
劃定每家企業全部污水有且只有一根架空明管對外排放
記者實地探訪了該園區內一家從事金屬表面處理的企業。在該企業的廢水處理站,記者看到一塊名為“廢水污染物納管限制”的牌子上,羅列著該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所有的污染物,以及其排放標準限制。一個被標識著“廢水總排放口”的黑色管子在廠區與生活污水管網匯合,然后以架空明管的形式連接至市政污水總管。
“在日常監管中,可以很方便地檢查管網是否完好或發生滲漏,一旦發生突發情況,也可以及時處理。”張水明表示。
智慧監管 “一企一管一表”追根溯源
在現場記者發現,架空的明管在連通市政污水總管之前,還將經過一個排污緩沖池和一體化控源集中監控池。沿著管子的走向,記者來到了集中監控站,三臺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正在按部就班的運作中,電子屏上清晰地顯示著所接入的五家企業排放生產廢水的狀態,以及廢水的pH值、COD濃度、總流量等指標。
而這個集中監測控站房,便是德清打造“一企一管一表”,實現截污追根溯源的核心關鍵。
依托大數據智能判斷,控制企業分時錯峰排放
現場運維工作人員王琤告訴記者,通過系統平臺事先設置了每家企業的排放標準,由在線監控設備自動完成水質分析檢測,可以實現多個檢測時間點,做到不定時檢測。對出現在線檢測數據超標的情況,將會自動留樣,并交由第三方復測后視情況進行處理。
與此同時,依托檢測大數據智能判斷,控制企業分時錯峰排放,對監測到超標污水,實現自動停止企業內部排水泵工作并關閉排放閥門,倒逼企業污水回流到企業內部污水池,此外,系統將自動發送超標預警短信給園區管委會和企業負責人。
24小時自動監控系統
“依托終端遠程系統平臺,控制企業排污泵、企業排放時間、排放達標判斷等一系列連貫性動作自動完成,杜絕了人情執法的可能性。真正實現工業污水管控從初步監測向智慧管控、從末端治理向源頭治理的轉變。”張水明表示。
“自接入在線控制平臺以來,有且只有一次因為pH超標一點點,收到過預警短信,關掉了排污閥門。我們立即調整藥劑后,恢復了正常,這也提示我們在日常生產中要加注意提高環保意識。” 一金屬表面處理企業環保負責人程建辛說道。
信息化管理平臺
德清縣環保局相關人員表示,以“一企一管一表”為載體,搭建智能信息化系統平臺,每個月對企業數據進行統計,可以精準掌握企業排水總量、瞬間流量和平均排污濃度等數據。與此同時,利用反饋信息,對超標停排企業進行專業指導,協助其找出問題、解決問題,既杜絕了一刀切的管理模式,也可有效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經濟轉型升級。
截至目前,德清工業園區內已有14家企業完成“一企一管一表”改造,力爭今年完成全覆蓋,總投資約3866萬元。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