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高產示范區、浙江大學優質新品種試種基地以及稻田水產養殖區……海寧市海昌街道橫山社區經過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后,明晰了一條格局分明的現代農業示范帶,實現了改變一片生態、帶動一個產業、富裕當地百姓。在嘉興市,還有6個像橫山社區的全域整治項目,在2018年全省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績效評價工作中,擠進全省前20名。
這些點上的精彩改變,背后有著強勁的推力。日前,記者從全市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工作研討推進會上了解到,去年,嘉興市委市政府作出了“高水平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努力打造充滿江南水鄉韻味和紅色文化元素的鄉村振興示范地”的決策部署,市政府提出并啟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四百工程”行動。不到一年,嘉興交出了三份全省第一的答卷——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復墾面積全省第一;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實施績效評價全省第一;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工程、節約集約利用土地、批而未供土地消化利用、閑置土地處置工作,獲省政府通報表彰,列全省第一。
去年,嘉興印發的《嘉興市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四百工程”行動方案(2018-2022年)》提出,統籌開展土地開發復墾等土地整治、農田質量改善、河道清淤疏浚等各類整治活動,力爭10至15年后形成“農田集中連片、農業規模經營、村莊集聚美麗、環境宜居宜業、產業融合發展”新格局。
“為完成這一目標,我們在嘉善、海寧等試點基礎上,探索實踐了‘五步工作法’,一是選地;二是調查資源潛力、需求和問題;三是平衡土地賬、資金賬;四是定目標、規劃設計、工程項目、計劃步驟;五是統籌施工。”市自然資源與規劃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根據嘉興地勢平坦、土地肥沃、典型江南水鄉平原的區位條件的實際,主要按農業產業引導型、生態環境修復型、美麗農田建設型、農居環境改善置換型四種模式分類指導推進。
堅持“無規劃不建設,無設計不施工”,嘉興對工程項目區內各類整治需求、區域產業定位、搬遷農戶意愿等,深入詳細調查,依托已編制的三級土地整治規劃、村莊布點規劃、多規合一成果等系列規劃,按照“多規融合、按需而為”的原則,有序編制村土地利用規劃,劃定各行各業功能分區布局。此外,在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工程項目選址、實施、品質形象打造中,嘉興市不單純就項目建設論項目建設,不單純追求土地指標,而是高標定位建設內容和品質需求。
“我們通過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工程項目實施,努力重構著‘三生布局清晰、形態高效集約’的空間新格局,聚焦‘耕地利用破碎化、村莊用地無序化、鄉村產業散亂化’,做好鄉村用地三化治理,用足用好各種利好政策,全力服務支持鄉村振興。”該負責人介紹,該項工作還被列入市重點改革突破項目,通過印發《嘉興市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作專項督察方案》,開展實地督導,納入政府工作目標和耕地保護目標責任制考核體系。
此外,嘉興還因地制宜出臺區別于傳統土地整治項目的激勵政策(如海寧市在原有政策上最高上浮20%給予補助獎勵),要求各地每年安排5%以上的計劃指標、預留5%左右的規劃建設用地指標,專項支持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用地;除政府補助獎勵、涉農資金整合之外,市財政還給予市區項目財政貼息政策,并加大與金融機構合作,與市農發行聯合發文給予支持,累計批準貸款項目10個。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