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2月11日訊(浙江在線 通訊員 滕琳)十多年前,習近平同志在浙江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在“兩山”理念引領下,浙江率先啟動“美麗鄉村”建設工作,以農村美、農業強、農民富為目標,堅持生活、生產、生態“三生”一體,實現美麗生活、美麗經濟、美麗生態“三美”融合,走出了一條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發展之路。
尋鄉土文明之根
作為有著悠久農耕文明歷史的國家,土地在中國文化里占有重要地位。在鄉村中,綠水青山構筑了鄉民重要的生產空間、生活空間與陶冶性情的空間,承載著鄉民最多的希望,是鄉民的“根”。“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每值稻麥成熟、莊稼豐收的時節,鄉民們常以獨特的傳統習俗與特有的歡慶儀式,表達自身對土地的感恩、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豐收集會歷來是農民的傳統大事,今年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安吉余村被選為全國六個分會場之一,青田稻魚之戀開鐮節、東陽秋季鄉村旅游節、天臺雷峰柿文化節、德清豐收大典、衢江區農民豐收節、畬鄉農民豐收節等活動成了展示鄉土文化的大舞臺。鄉村馬拉松、割稻抓魚比拼、荷田斗牛、負重挑擔接力賽、踩高蹺、打蓮湘、蝶采花等傳統民俗表演各具特色,充分展示了千百年來鄉民勤勞質樸的生活情趣。此外,載歌載舞的豐收節又是農民豐收的成果展,各種當地特色的農副產品漸次展示,充滿鄉土風情的文藝表演讓人目不暇接,充分展示各地獨特的農耕文化和風土人情。
“鄉而不俗,土而不粗”。在人口流動頻繁、生活節奏加快的現代社會,那一方青天、那一處山水、那一點綠意,呼喚著遠離鄉村的人們淳樸而本真的精神回歸,折射出對生動、溫暖、厚重、質樸的鄉土文明的向往。浙江在“兩山”實踐中,以喜聞樂見的活動彰顯延續多年的傳統鄉土民俗,以現代社會的文化傳播方式和表現方式重塑了一幕幕鄉土的風貌,復活了一處處鄉土的記憶,讓人們看得見山、望得見水、找得到鄉土味道、記得住鄉愁。
開鄉村經濟之源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兩山”理念指導下的環境保護,是經濟發展方式的重大轉型。鄉村特有的綠水青山和鄉土文明稟賦,與現代科技創新與循環經濟相結合,可以為鄉村發展帶來新優勢,即以“生態+”與“旅游+”為路徑,把鄉村的生活、生產、生態融為一體,將自然資源轉化為自然資本,拓寬了鄉村經濟綠色發展渠道。
近年來,浙江以“宜居”為標準,整治村容村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推動鄉村生產方式綠色化、生活方式文明化、治理方式法治化,走低碳、綠色生態文明之路。以“宜業”為目標,用藍天、綠水、青山、凈土招引創新人才、高科技公司和研究機構入駐,蓄足創新綠色經濟發展動力。以“宜游”為目標,挖掘鄉村特色文化,積極彰顯“一鄉一品、一村一韻”,全力構建鄉村文化符號和鄉村旅游品牌,因地制宜大力推進休閑觀光農業、創意農業、養生農業等新型農業業態,加大第一產業與第三產業的融合,產生疊加效益,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青瓦白墻雕花窗,群山蒼翠竹海香”。依托綠水青山與環保低碳,浙江美麗鄉村不斷發生精彩蝶變。2014年,安吉魯家村以“公司+村+家庭農場”的模式,啟動了全國首個家庭農場集聚區和示范區建設,形成“有農有牧,有景有致,有山有水,各具特色”的集現代農業、休閑旅游、田園社區為一體的鄉村綜合發展模式,從此成為“開門就是花園、全村都是景區”的中國美麗鄉村新樣板。2017年,湖州“德清洋家樂” 成為國內首個獲生態原產地保護的旅游服務產品品牌,在竹林山水間,以崇尚環保、親近自然的綠色理念回歸淳樸鄉村生活,盡顯低碳休閑的鄉村旅游魅力,大大增強了農民的獲得感,走出一條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特色振興之路。
守得一片綠,能換金山來。浙江打造的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鄉村,正是以“美麗資源”換來“美麗經濟”,以“美麗經濟”反哺“美麗鄉村”,從而在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間找到了一條持久、循環、低碳、綠色發展的路徑。
展鄉村生態之美
走入江南水鄉,有青山連綿,有綠水逶迤,有古道蜿蜒,有文脈浩蕩,更有人與自然共生互融的和諧。千百年來,藍天、碧水、青山孕育了一個又一個古村落的靈魂,涵養了一代又一代鄉民的情懷,鄉村綠水青山的自然之美,所呈現出的是人與土地、鄉村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關系,這些物質和非物質遺產正是鄉土文明之根。
浙江山水秀美之地多不勝數、美不勝收,處處皆可入詩入畫。枕河人家的南潯古鎮,小橋流水的新葉古村,弄堂幽深的河坊老街等古村落、古建筑,在保護和修復中得以重現;擁有悠久傳統的桑蠶文化、瓷源文化、茶竹文化、湖筆文化、溇港文化、古鎮文化等農耕文化精華,在復興中得以傳承;海寧皮影戲、嘉善田歌、長興百葉龍等一系列獨具韻味的鄉村節慶民俗,在歡慶中得以生動展現;孝德情懷、善行義舉、勤勞質樸的民風,在發展中得以弘揚。美麗鄉村建設讓浙江的鄉村脫胎換骨、再煥新顏。綠水青山之間,白墻黑瓦之下,浙江萬余家文化禮堂相繼落成,村史、民俗史、文化史的展覽,喚醒鄉民塵封已久的文化血脈,融合傳統文化和時代精神的文藝節目表演,激勵鄉民樹立鄉土文化自信,弘揚時代精神。
在今年5月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給自然生態留下休養生息的時間和空間。在良好的自然稟賦之上,浙江抓住機遇,圍繞打造全域大景區大花園的目標,出臺了《浙江省深化美麗鄉村建設行動計劃(2016-2020)》,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從“綠色浙江”到“生態浙江”,再到“美麗浙江”,浙江用十余年的生態戰略描繪了山水、人文、民俗、經濟自然交融、和諧共生的美景,牢牢護住了人民幸福生活的底色。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就是幸福,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生活、生產、生態“三生”一體下,在美麗生活、美麗經濟、美麗生態“三美”融合中,保護青山綠水,守望鄉土家園,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讓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讓人們在寧靜、和諧、美麗的生態美景中詩意棲居。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