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女乱亚洲色图,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国产精品观看一区二区!,丰满人妻老熟妇伦人精品小川桃果

您當前的位置 :浙江在線 > 環保頻道 > 頭條 正文

堅持提質增效 推廣生態養殖 促進漁民增收

湖州打造現代漁業綠色發展“模范生”

發布時間:2017-11-09 09:53:52 來源:湖州日報 記者 許峰

zxc.jpg

      現代漁業一直是湖州市農業的重要組織部分,其中南潯區是全國淡水漁業重要產地,德清縣是全省淡水漁業重點縣,尤其是南潯區的漁業總產量占全市的三分之一。據市農業部門統計,目前我市共有水產池塘養殖面積77.99萬畝,去年漁業生產總值達81.98億元,占全市農林牧漁總產值的36%,是我市農業主導產業之一。

      近年來,我市農業部門以推進現代漁業綠色發展為主線,以提高漁業供給質量和效益為主攻方向,加快轉變現代漁業發展方式,著力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尤其是堅持生態優先,以漁業轉型促治水,以治水倒逼產業轉型升級,全面淘汰了溫室龜鱉養殖,大力推廣“跑道養魚”、稻魚共生、稻鱉共生等各類生態養殖模式,取得了明顯成效。

      同時,優化品種結構,提升產品質量和水質安全,促進水環境修復與改善,名特優水產養殖面積逐年上升,進一步提升“智慧漁業”科技支撐,引進漁業物聯網在線監測技術,突出改良新品種、推廣新模式、應用新裝備,努力將湖州打造成為長三角地區漁業轉型升級先行區和現代漁業綠色發展“模范生”。

      引進優質魚苗——養殖戶手里的搶手貨

      “費老板,我可是第五次來了,今天無論如何要先滿足我。”“你放心吧,這批的魚苗肯定管夠。”今年4月中旬的一天,記者來到位于水產養殖重點布局區域——吳興區東林鎮保健村的湖州湖旺水產種業有限公司,養殖基地內的凈水池塘綠水清清,基地一派繁忙景象,這里繁育的加州鱸魚新品種成了養殖戶手里的搶手貨。

      下午1時剛過,基地的運輸車還沒停下,早就等候在旁邊的養殖戶便急切地圍攏過來。“這次的加州鱸魚新品種,我早就到網上查過了,不僅生長快,產量高,而且肉質鮮美,年底肯定能賣個好  價錢。”公司負責人費志平告訴記者。公司是浙北地區最大的特種水產苗種繁殖基地,基地現有600多畝魚塘,其中親魚池250畝、育苗魚塘350畝,有完善的魚類苗種繁育設施。

      據了解, 2014年公司與中國水產科學院珠江水產研究所簽訂合作協議,成功引進了加州鱸魚新良種“優鱸1號”。為此,費志平還投資150多萬元搭建了100畝的薄膜溫室大棚,培育和引進親本1.15萬公斤。通過控溫、增氧、調水等方式增加養殖密度,促進親魚成熟。經過兩年的技術攻關,基地摸索成功了規模化繁育,實現魚苗批量供應給本地的養殖戶。“由于新品種生長優勢明顯,養殖效益同比增加25%以上,深受廣大養殖戶的喜愛。”費志平告訴記者,今年公司共出售“優鱸1號”苗種6億尾,實現產值600多萬元。與此同時,為減少冰鮮魚對養殖水體的污染,基地現已實現飼料養殖,即每天兩次投放由魚粉為主要原料的膨化飼料,并投資新建了一套廢水處理系統,成功實現了養殖污水的零排放。

      近年來,我市完善現代水產種業發展體系,推進水產種苗示范工程建設,涉及魚類、鰍類等水產主導品種,涌現出了一大批優質水產種業星級企業。其中,湖旺水產種業有限公司、織里漁大哥水產專業合作社等育苗企業,分別與浙江省淡水水產研究所、湖州師范學院、水科院珠江水產研究所等科研院所開展合作,引進大口黑鱸“優鱸1號”、全雄黃顙魚、臺灣泥鰍等優良品種,在育苗技術上聯合攻關,先后突破大口黑鱸“優鱸1號”、廣東鯪魚和臺灣泥鰍的繁育技術,并實現規模化生產。同時,邀請知名學者、專家來湖授課,定期指導育苗技術,使企業的育苗水平有較大提高,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并為養殖戶提供了大量優質水產苗種,滿足養殖需求。

      魚塘建起“跑道”——養殖尾水零排放

      最近,在南潯菱湖鎮發生了一件新鮮事,漁業養殖戶紛紛在魚塘中間建起養魚跑道。魚兒們鍛煉的跑道坐落在魚塘中央,每條跑道由長22米、寬5米、水深2米的養殖水槽組成。一字排開的養殖水槽兩頭裝著攔魚柵,跑道的一側是推水增氧裝置,推動魚塘水24小時循環流動,讓魚苗能在水流推力下擺尾,像是在“跑步健身”;同時,魚類的排泄物和食物殘余不斷被推送到魚塘集污區,讓水體保持清潔。

      據了解,菱湖鎮是全國三大淡水魚生產基地之一,全鎮水域面積達6.2萬畝,近50%的農戶都以漁為生。去年,全鎮水產總量達7.1萬噸,漁業總產值超12億元。隨著“五水共治”深入推進,漁業養殖也亟待轉型升級。“我們之前做過多種嘗試發現,跑道養魚,循環水養殖技術模式與其它新型模式相比,不僅使魚塘自身水體高效凈化,同時也能提高魚的品質,更符合南潯的需求,若取得成功,將有效拓寬全區漁業轉型升級的出路。”南潯區農林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眼下,南潯區正加大力度推廣跑道養魚循環水養殖技術模式,通過集中養殖、集中吸污、集中處理,實現養殖尾水零排放,推動漁業產業更綠色、更高效。

      小水體養魚,大水體養水,新穎的跑道養魚模式,讓許多戶家庭農場負責人躍躍欲試。菱湖鎮勤勞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的生態漁業精品園里正在改造。 485畝的魚塘將分塊建立流水跑道養殖區、養殖排放分離區、污染物處理沉淀區、循環凈化區四大功能區,讓養殖水在一個魚塘內循環利用。“每隔一段時間,跑道就可以利用吸污裝置,將沉淀的污染物吸出來,回收制作成極好的有機肥。由于運動量大,養出的魚線條優美、品質更高、價錢也更高。”生態漁業精品園負責人沈連寶告訴記者,此前他嘗試性投入2萬尾加州鱸魚魚苗, 6個月后,成魚產量達8000公斤,收益是傳統魚塘養魚的3至4倍。“整個園區的485畝魚塘,我們打算投資600多萬元,將建設養魚跑道55條,建成后每條跑道的產量可達到1萬公斤以上,畝產效益比原來提高50%以上。”對于“跑道養魚”循環水養殖模式的前景,沈連寶信心十足。

      治理養殖尾水——生態循環促增收

      發展現代漁業,離不開漁業水域的生態環境保護。今年,德清在全省率先開展全縣域漁業養殖尾水治理工作,截至目前,治理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該縣1203個治理點、 14.08萬畝尾水治理設施設備全面建成并投入運作。在德清試點的基礎上,我市將全面打響漁業養殖尾水治理攻堅戰。

      據悉,池塘養殖尾水治理就是建設生態渠道、沉淀池、曝氣池、過濾壩(或人工濕地)和生物凈化池等一整套處理設施,經處理后的養殖尾水達到循環再利用或達標排放要求。日前,記者走進位于德清縣鐘管鎮新港園區內的小根水產養殖場,基地主要養殖黃顙魚、白魚、鳊魚等品種。今年5月,基地建設了一套設施齊全的養殖尾水處理系統,養殖尾水經過沉淀池、過濾壩、曝氣池、生物處理池、人工濕地等環節后變得清澈可見。

      一邊治理尾水,一邊推廣新型種養模式。今年以來,我市大力推廣稻魚共生(輪作)、稻鱉(共生)輪作、稻蝦輪作、茭鱉共生(輪作)、蝦菜輪作等生態循環種養模式,實行種養有機結合,保持生態平衡,使養殖廢水得以凈化,從而達到水資源循環使用和營養物質多級利用。

      記者近日來到位于德清縣鐘管鎮的浙江清溪鱉業有限公司。在公司的稻鱉共生基地,已收割的稻田內被灌滿了水,成群的草魚在其中游弋。原來這是清溪鱉業去年開始實施的新招數。公司負責人王根連告訴記者,以往稻鱉共生的田地,水稻收割后土地閑置,稻田中會長出很多雜草,到播種時就會雜草叢生,影響水稻生長,人工除草費時費力。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每畝稻田中放養了500公斤小草魚,讓草魚覓食田里的雜草和遺落的稻谷。到了第二年5月播種水稻時,雜草被草魚吃盡,魚也長大,收獲的草魚用作甲魚的飼料,沒有雜草且肥力十足的田地更適合水稻的生長。

      據了解,浙江清溪鱉業有限公司從2011年起嘗試稻鱉共生試驗,通過這些年摸索,稻鱉共生種養模式技術難題被攻克,穩糧增收走出了新路子。據調查,在稻鱉共生模式中,水稻平均畝產600千克,畝產值5150元,畝利潤3950元;鱉畝產量200千克,畝產值21450元,每畝利潤6240元,合計畝產值2.66萬元,畝利潤1.019萬元,從而實現“千斤糧萬元錢”目標。目前,基地采用稻鱉共生模式,可以做到種稻不施肥、不治蟲,減少鱉病發生,該模式已在全省各地推廣,年推廣面積達1萬余畝。“接下來,我們將以漁業養殖尾水治理為突破點,加快推進全市漁業養殖轉型升級,扶持立體混養、封閉式池塘循環水、稻魚共生、配合飼料替代冰鮮魚等生態健康養殖模式,推進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市農業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致力促進漁業與旅游、文化等產業深度融合,加快推進漁業產業集聚區和漁業特色小鎮建設,發展漁業特色觀光點、精品民宿以及漁家樂等旅游新業態,實現漁業增收、漁民致富。

標簽:生態責任編輯:陳婷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