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女乱亚洲色图,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国产精品观看一区二区!,丰满人妻老熟妇伦人精品小川桃果

您當前的位置 :浙江在線 >  環保頻道 > 即時報  正文

紹興:謀十年之功 鑒水長清人常安

發布時間: 2023-10-26 15:21:53 來源: 中國環境電子報 裘瑋

  保護水生態、治理水環境,是關乎百姓命運福祉的千秋功業。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水生態環境保護擺在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位置,謀劃開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工作。

  聚焦時代使命,“浙”里風景獨好。2013年,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五水共治”重大戰略。紹興市積極響應,當即作出“重構紹興產業,重建紹興水城”決策部署。十年后的今天,紹興不僅再奪“大禹鼎”,且喜獲“金鼎”。

  十年治水,久久為功。此前,紹興市已連續六年榮獲“大禹鼎”,這是第七次奪得這一榮譽。不同的是,“金鼎”稱號意味著紹興治水的新成就。截至目前,紹興已連續三年實現全市128個縣控及以上斷面Ⅰ-Ⅲ類水比例、達標率均為100%;8個縣級以上城市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保持100%;群眾治水滿意度(幸福感)測評連續9年實現連升,位居全省第四……今年又憑借出色的供水工作被評“國字號”試點城市;一個河湖安瀾、秀水長清的美麗水鄉,正悠然舒展在江南大地之上。

  十年,下好全市治水“一盤棋”

  今年,是浙江省“五水共治”啟動實施十周年。

  紹興市在治水上,一直處在領先位置。早在2012年,就已開始制度化推進“河長制”工作,探索確立治水責任主體和任務框架。市人大在獲得地方立法權后,制定的第一部地方法規就是水資源保護,進一步強化制度剛性。自上而下的合力,為十年治水征程提供了強有力的制度支撐,確保紹興市治水工作始終同頻共振、高位落實、系統推進。

  2022年,紹興市治水辦實施體制調整,重組治水力量,制定印發年度實施方案、重點任務清單、屬地政府工作責任書、考核評分細則等一系列文件,全面夯實頂層設計。以市治水辦為核心,綜合協調生態環境、建設、水利、農業農村、交通運輸、綜合執法等多個責任部門,“項目化、清單化”高效推進治污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五水共治”,綜合效益快速顯現。

  “十四五”以來,“五水共治”步入鞏固提升的新階段,圍繞水環境質量高位穩定提升的總體目標,一項自上而下的“找短板尋盲區查漏洞挖死角”(簡稱“找尋查挖”)專項行動拉開帷幕。

  按照浙江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紹興市治水辦立即啟動三級聯動排查,一年中相繼開展碧水1號、2號、3號、4號督查行動,實現涉水問題即時排查和常態化閉環整改。同時嚴格落實整改銷號,組建聯合工作小組,對各類問題“集體審查、共同認定”,建立動態問題數據庫和四張清單。去年一年,專項行動共發現“污水零直排”建設成效、違法違規排污現象、劣Ⅴ類水和黑臭水體反彈、河(湖)長履職盡責等10方面7631個問題,完成問題整改7607個,整改完成率99.6%。

  這當中,數字化應用功不可沒。近年來,紹興市逐步從“五水共治”向“五水共智”轉型升級,“智水”成果多點開花:嵊州市智慧管網運行監測系統和“找尋查挖”在線平臺被列入“五水智治”數字化省級試點;上虞數智排水綜合信息管理系統建設項目被列入“污水管網一張圖”全省試點,“數字孿生曹娥江”入選水利部試點;越城區完成全省首個無人機全域自動巡河、高位視頻監控系統建設等,真正實現智能化監管和立體化管護,這也為此次摘得“金鼎”奠定了堅實基礎。

  十年,千條碧水繪就“幸福河湖”

  據統計,紹興市域內共有7032條河道,總長11009公里、總水域面積628.39平方公里。高空俯視,條條水路縱橫交錯,像碧綠玉帶串聯著整個紹興。這其中濃縮著一部極富地方特色的治水史。

  越城區的梅龍湖、迪蕩湖近年來受到季節性外源污染影響,每到極端天氣,就會出現大面積藍藻爆發的現象。2022年,越城區抓住全市生態環境整治行動以及水生態修復五大試點工程的重要契機,啟動實施全市首個單體水域總面積達15萬平方米的大水域生態修復項目,探索建立“水下森林”式自凈型水生態系統,水生態景觀效果顯著提升。如今,兩湖連接片成為全域水岸風景線和集生態休閑、文化娛樂、旅游度假等功能于一體的城市區域性綜合公園,人水相依、共生共榮。

  梅龍湖、迪蕩湖也因此與上虞區“一江兩岸”景觀帶、諸暨市東白湖成為省級首批“五水共治”實踐窗口。紹興鑒湖國家濕地公園、柯橋區大小坂湖成功入選第二批“五水共治”實踐窗口。

  紹興市治水辦有關負責人表示,“美麗河湖”建設歷久彌新,水生態修復是其從“單打獨斗”向全域化縱深發展的標志性動作,讓一條條河流、一個個湖泊與城市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更好地融入居民日常生活,成為城市品質提升的底色和標識。除了完成梅龍湖、迪蕩湖等15個生態修復試點工程外,考慮到部分水域水質反彈和達標尚不穩定等情況,去年,紹興市還深入實施控制單元水質達標方案,推進工業源、生活源、農業面源、船舶移動源“四源共治”,全力確保水質全面達標。

  去年,“美麗河湖”創建年度工作任務圓滿完成,16條(個)河湖入選浙江省2022年度“美麗河湖”,入選數居全省第二。

  十年,人水和諧共謀千秋功業

  城市因水而興的故事,在嵊州市展現得淋漓盡致。早在20世紀四五十年代,當地就借助澄潭江運輸物資,將沿江一帶打造成了貨物、人流集散地。但受地勢影響,汛期水流兇猛,經常為患。近年來,嵊州市抓住重大水利事業建設重要契機,高標準推進“五水共治”,一體推進生態治水、產業活水和防洪防澇工作。如今,這里的村民依托江河沿岸秀水青山和“唐詩之路”的文化積淀,積極推進“人文+體育+旅游”融合發展,通過舉辦中國嵊州“浙東唐詩之路”山水挑戰賽,開展攀巖、沖浪等體驗活動。同時,以生態觀光、鄉村體驗、健身康養為特色,深挖生態、鄉愁和民俗元素,大力發展精品民宿產業,促進百姓增收致富。

  澄潭江的變化并非個例。通過“治水”,紹興市各地的生態優勢正在逐步轉化為發展勝勢,人與水的關系越來越近、越來越親。

  一方面,“污水零直排區”建設讓人水相處更加和諧。2022年,紹興市全面落實浙江省關于城鎮“污水零直排區”建設攻堅五年行動方案,計劃建設的8個鎮(街道)190個實施項目,計劃提升的19個鎮(街道)79個實施項目、15個城鎮居民小區已全部完工,全市域達到城鎮“污水零直排區”省級創建標準。借助“無廢城市”建設契機,系統升級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實現規模水產養殖場100%尾水零直排,推動船舶垃圾處置和資源化利用等,各領域控源截污成效顯著。

  另一方面,防洪、排澇等水利項目建設,讓人水相處更加平安。去年,全市完成重大水利項目投資17.2億元,新開工海塘安瀾工程13.58公里,水庫除險加固30座,整治病險山塘70座,水土流失綜合治理37.85平方公里,流域區域防洪排澇能力全面提升;在排澇方面,建成雨水管網65.18公里,清淤排水管網2953.7公里,提標改造管網61.515公里,雨污分流改造管網72.47公里,增加應急設備排澇能力2.7萬立方米/小時,全力筑牢安全防線。

  此外,紹興市通過高標準供水和節水行動,讓人水相處更加互惠。今年年初,紹興市成功入選全國公共供水管網漏損治理試點城市(縣城)名單,以實施管網改造、分區計量、壓力調控、智能化建設“四項工程”,為全國提供打造高標準城市供水設施體系、高水平城市供水管理體系和高均衡供水服務體系的“紹興經驗”。在節水方面,紹興市去年出臺相關計劃,同步開展重點用水領域節水標桿引領活動,確保當年全市用水總量不超過19.31億立方米??聵騾^通過科技創新引領,90%的印染企業高效節水,并成功申報“浙江省節水型企業”。此外,全市實際申報節水標桿酒店4個、校園4個、小區10個和企業12個,全部通過省級初審。

  十年治水,讓紹興逐步實現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雙優雙贏,成為新時代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精彩藍本。


標簽: 責任編輯: 畢真
相關新聞
生態環境污染投訴請掃二維碼 生態環境污染投訴請掃二維碼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