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這個環境污染犯罪案例,我們發出了全省首個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的‘行業禁止令’。”浙江省麗水市青田縣人民法院法官向前來參觀的群眾娓娓道來。這一幕,是麗水市開展“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活動的縮影。
從頂層設計到全民參與,近年來,麗水市積極開展“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活動,讓每一個麗水人變身美麗中國建設的主人翁。
頂層推進,凝心聚力帶動全民行動
近年來,麗水市不斷完善生態文明建設的頂層設計,將生態文明建設向更高層級、更深內涵推進。在全國率先發布實施《麗水市生態文明建設綱要》,成為首批國家級生態保護與建設示范區,設立“麗水生態文明日”,在全國率先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改革,成為全國首批、全省首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
在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上,麗水市近年來的特色尤為明顯。
每年夏天,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中國最美小鳥”藍喉蜂虎都會來到麗水市甌江沿岸繁殖后代。2022年7月,麗水在甌江沿岸設立藍喉蜂虎繁殖棲息地保護區域。
藍喉蜂虎守護隊。
“拍鳥更要愛鳥,才能拍出更加自然的照片。”攝影師宋世和就是其中一名志愿者,他這么說也這么做。10多年來,宋世和用鏡頭聚焦麗水生態文明建設的每一步。
中華秋沙鴨。宋世和攝
2022年11月,麗水市發布了全國首個地市級生物多樣性保護白皮書。2023年6月,浙江省生態環境廳發布了“浙江省生物多樣性友好指數(試行)”,這也是全國首個省級生物多樣性友好指數,麗水市榮獲全省第一。
在2022年12月加拿大蒙特利爾召開的COP15第二階段會議上,麗水市還在5個場合分享麗水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成果,是全國亮相最多的地方政府。
在這些舞臺上,麗水的生態環保故事都散發出獨特魅力,一場自上而下、關于生態環境保護的全民行動迅速在處州大地上鋪開,天更藍、水更清、空氣更清新成為人們的共同追求,從組織的各類活動中,都可以看到群眾積極參與的身影。
全民參與,生態文明意識逐步深入人心
在2023年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大會暨美麗浙江建設推進大會上,麗水市捧回了浙江省“五水共治”最高獎項——“大禹鼎”金鼎。連續兩年成為全國水和空氣環境質量均進入前10名的城市。浙江省發布的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也顯示,麗水市生態環境狀況指數連續19年保持全省第一。
優化生態環境營商環境,提高企業環保主體責任意識是麗水一如既往推動的工作。據了解,麗水市持續如推進多評合一、環評打捆審批等改革試點工作,服務保障重大項目審批,2023年共有112個項目享受到了政策紅利。堅持開設“生態環境大學堂”,分行業、分領域、分區域開展培訓,為企業發放《環保管理應知應會手冊》,推動企業生態文化上墻,并通過“大花園”服務項目幫扶企業共計417家次,幫扶解決環保相關問題439個。
執法檢查。
“對企業由事后處罰‘打板子’變為事前服務‘拉繩子’,推動柔性執法。2022年以來共辦理輕微違法案件69件,免于處罰金額457萬元。”麗水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推進‘正面清單’常態化制度化,對167家清單企業做到‘無事不擾’,需要服務時又‘無處不在’,充分彰顯生態環境執法的力度和溫度。”
生態環境部門還聚焦重點區域、重點行業對惡意環境違法行為進行堅決打擊,在污染防治、基礎建設等重點領域持續發力,著力推動生態環保督察問題整改,有效助推企業綠色轉型。
“群眾若遇到排污企業偷漏排、工業企業臭氣擾民、秸稈焚燒等問題,可隨時用手機拍下,通過‘i麗水’污染源企業、秸稈焚燒等在線監管應用上傳,并實現有獎舉報。”麗水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越來越多的麗水人留下自己的“生態足跡”,紛紛踐行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他們化身成“環保守夜人”“生態衛士”“環境捍衛者”,在生態文明建設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人人崇尚,形成共建共享社會新風尚
今年以來,麗水市先后舉辦“治水好聲音”少兒朗誦大賽、“護水迎亞運”等治水護水等系列活動,編寫具有鄉土特色的生態文化圖冊進校園;建立生物多樣性公眾參與網絡平臺“守護浙自然”,吸引公眾積極參與;同時,依托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等面向群眾開展生態環境教育和生態文化宣傳……
在推動群眾對美好環境的共建共享的同時,麗水市還聚焦碳達峰碳中和的重點目標任務,貫通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新路徑,引導綠色生產和生活方式,帶動當地生態旅游、綠色食品等相關產業發展。
“青田稻田養魚有1300多年的歷史。在這里可以直觀地了解稻魚共生系統。”每到周末或是節假日,在位于青田縣方山鄉的“稻魚共生”系統博物館里,都會有一批批學生、社會團體前來研學參觀。這個點位也是浙江省生態文明教育基地之一。
“稻魚共生+減污降碳”,作為稻魚共生系統減污降碳協同試點,2022年10月成功入選全省第二批減污降碳協同試點建設單位。相關研究表明,在減污方面,稻魚共生系統殺蟲劑的用量僅為水稻單作系統的3.24%;在降碳方面,每公頃可減少1011.9千克二氧化碳當量。
“政府部門和群眾開展的共建共治共享活動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麗水市綠色環保協會負責人表示,“當公眾知道自己的活動會對周邊環境造成影響時,就會想方設法地參與到環境保護、建設美麗麗水的活動中,人人分享生態紅利,個個繪就綠色畫卷。”
當生態文明建設行動者、志愿者越來越多,生態文化進機關、進校園、進企業、進鄉村、進社區的腳步,也更加響亮起來。建設美麗中國正在轉化為每一個麗水人民的自覺行動。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