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公布了2022年度全省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工作優勝縣(市、區)、省級高標準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示范村名單。南湖區獲評2022年度全省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工作優勝縣(市、區)。
這是南湖區自2018年以來,連續5年光榮上榜。同時,南湖區余新鎮農莊村、鳳橋鎮棲檉村、新豐鎮民豐村、大橋鎮由橋村獲評2022年度省級高標準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示范村。
近年來,南湖區不斷健全“四分四定”分類設施網,建立“線上線下”協同宣傳網,織密數字化全流程監管網。該區通過提供便利化的投放、回收、兌換等服務,促進源頭分類質量提升;通過探索云上查、智能審、一圖管等高效監管手段,規范分類處理全流程;通過建立“周督查、月暗訪、季考核、年評優”精準考核機制,凝聚共建共治合力,著力解決好“服務、監管、考核”三個關鍵課題,打造好用、易用、管用的“三位一體”垃圾分類長效管理模式。基層政府、企業和村民同心協力,推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從“新時尚”向“新常態”轉變。
目前,南湖區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覆蓋面實際已達到100%,資源化利用率、無害化處理率達100%;134個小區全部實行定時定點投放,覆蓋率達100%;完成創建省級分類處理示范村4個、5星級資源化站點1個、區級裝修垃圾示范村9個,新建農村回收網點3個,提升改造農村垃圾中轉站4個。
南湖區是如何做到“四個100%”的?這得益于南湖區推行的一款“神器”——“垃非”App。“垃非”App是南湖區2018年以來創新實踐的數字化垃圾處理系統,通過全流程數字化監管系統,實現農村生活垃圾大數據精密智控,破解了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難點、痛點問題,帶動了農村人居環境的全面提升。
在推進垃圾分類工作中,余新鎮農莊村率先實施“雙桶雙稱”的智能收集模式。“引入人工智能系統后,分類錯誤會跳出提示,督促農戶現場改正,養成正確的垃圾分類習慣。”農莊村工作人員屠佳敏介紹,今年4月底,該村就已實現全村智能收集100%覆蓋。
除了數字賦能,南湖區垃圾分類工作還有機制支撐,實現了管促結合。該區推出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綜合評價指數,實時更新鎮、村(社區)、農戶排名,通過“紅紅臉”“出出汗”,提升垃圾分類處置的自覺性。今年4月,由南湖區農水局牽頭起草的嘉興市級地方標準《農村生活垃圾數字化管理規范》(DB3304/T 084-2022)正式實施。這也是浙江省首個農村生活垃圾數字化方面的地方標準。
此外,南湖區制定《南湖區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積分管理辦法》,開展垃圾分類積分兌換日用品活動,不斷調動村民垃圾分類的積極性。“村民將垃圾丟入垃圾桶然后拍照上傳,分類準確獲得相應積分,100個積分等值1元,可用于線上、線下購物。”南湖區農水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分類積分每月進行張榜公示,每半年度評選25%的垃圾分類示范戶,獎勵5000積分。同時,南湖區積極開展各類積分兌換活動,讓老百姓積分福利最大化。
“接下來,我們將持續完善分類硬件設施、人員隊伍、體制機制建設,細化每一個環節,高標準打造源頭分類精準化、投放清運規范化、回收利用資源化、站點運維標準化、環衛保潔精細化的‘5+1’農村生活垃圾分類體系。”該負責人表示,此外,將積極探索數字化系統的交叉融合,嘗試把“垃非”系統與“云水監”水域監管一件事、“AI在南湖、智農在線”等平臺打通融合,挖掘不同平臺的優勢,進一步發揮“垃非”系統良好的群眾基礎作用,探索積分制在農水領域的推廣應用,爭取在農村人居環境、鄉村治理、水域監管等領域實現新突破。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