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好的地方要發展,就要想辦法將好風景、空氣、水等“賣”出去。以千島湖出名的浙江淳安,近年來主打“水經濟”,去年全縣水飲料產業營收突破百億元。今年9月,淳安成立森林碳匯管理局,旨在做強森林碳匯,探索空氣“變現”的新路徑。近期,淳安林業碳匯(碳普惠)項目通過核證,核證備案碳普惠減排量2890噸二氧化碳當量。12月1日,浙江省啟動首批浙林碳匯項目減排量開發交易,淳安是項目涉及的9個縣之一。下一步,淳安將試水森林碳匯交易,按每噸100元的價格計算,預計首批減排量可獲取收益28萬余元。
葉子變“票子”
碳中和的背景下,很多碳排放單位僅依靠減排無法實現二氧化碳凈零排放,還需要通過碳交易購買碳匯,來抵消自身相應的碳排放。其中,森林碳匯是關鍵。森林碳匯,就是利用森林的儲碳功能,通過植樹造林、減少毀林等活動,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在大氣中濃度的過程。目前,大部分可交易的碳匯都來自森林碳匯。
實際上,天然的森林資源并不能算作森林碳匯。只有經過經營、開發和測算后,某片森林相應的減排量得到核證,才能算作森林碳匯。近年來,不少生態好的地方提出將好空氣“變現”,讓葉子變“票子”,本質上就是要把當地的森林資源變成森林碳匯,并提升碳匯儲備。
淳安是浙江省林業重點縣之一,林業用地面積達533萬畝,森林面積521萬畝,森林覆蓋率78.67%,森林蓄積量2621萬立方米。其中,林業用地和森林蓄積量均居浙江省首位,在森林碳匯價值轉化上有廣闊空間。
早在2007年,淳安就開始了森林碳匯相關研究。直到2020年,隨著我國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碳交易成為熱詞,森林碳匯才走到聚光燈下。從2020年開始,麗水山區先后達成6筆碳交易,賣出670余噸碳減排指標。2021年底,湖州安吉開展竹林碳匯收儲交易試點,首批完成收儲交易的大里村等5家單位共拿到3年竹林碳匯交易金108.62萬元。今年3月,安吉掛牌成立了全國首個縣級森林碳匯管理局,將加快推進森林碳匯管理、碳排放權交易管理等工作。
今年9月,淳安森林碳匯管理局成立,將負責碳匯林建設管理、林業碳匯開發利用等,并開展全縣林業碳匯、碳儲量及年固碳量等重要數據的監測、統計、發布和登記確權等工作。“新機構的設立,是希望建立一套運行保障機制,力求實現縣域森林碳匯管理的科學、精準、專業。”淳安縣森林碳匯管理局工作人員曾腓力表示。接下來,以森林碳匯為紐帶,淳安將加快森林改培、林下經濟、竹木加工、森林康養等產業發展。
反哺森林保護
“現階段,森林碳匯交易的金額并不高,主要是重在探索和嘗試。”中國(麗水)兩山學院執行院長劉克勤表示。此前,浙江省首批浙林碳匯項目減排量開發交易中,共實現森林碳匯交易3602噸,總成交額360187元。
目前來看,碳匯交易的應用場景仍比較局限。曾腓力給記者舉例子,淳安的森林碳匯,大多用于省內零碳會議、活動的打造,主要是向政府機關單位等出手碳減排指標。而在安吉、衢州等地,通過森林碳匯價值質押等方式獲取授信和貸款,也是較為創新的模式。“現在各地已開發的碳匯總量偏小,供不應求。對企業來說,這樣的減排量只是杯水車薪。因此,碳匯交易的市場機制可能還不具備。”曾腓力說。
“以現有的條件看,單單去開發森林碳匯是不劃算的。森林碳匯的投入和開發成本很高,預期回報時間長,哪怕是對農民收益的帶動也不算高。”曾腓力告訴記者,因地制宜提高森林碳匯,既不能簡單地一封了之,也不能搞唯碳匯論。淳安的計劃,是將森林碳匯的提質增匯納入戰略儲備林的建設中。以此為契機,一方面將原有荒廢、閑置的森林資源重新利用起來,另一方面搞好中幼林撫育、建設珍貴樹種和大徑材基地等,帶動林業產業的發展。
從長遠看,森林碳匯開發,也將反哺森林保護。比如,淳安森林碳匯管理局掛牌后,全縣23個鄉鎮同步設立了森林碳匯服務中心。“相當于把森林管理的觸角延伸到了鄉村末梢。”曾腓力解釋,目前淳安已建立起縣、鄉、村、山場四級“林長制”,共有護林員900多人,年均新增森林蓄積100余萬立方米,按每立方米森林蓄積固碳1.83噸計算,年增森林固碳183萬噸。
近期,淳安還提出設立森林碳匯功能損失補償賬戶,積極探索森林碳匯補償機制。所得補償金將由淳安縣統一利用,用于后續開展森林系統修復和森林固碳增匯行動,形成良性循環。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