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當地時間12月9日,COP15中國角迎來了“浙江日”活動。近年來,浙江省生物多樣性家底不斷豐富,珍稀野生動植物頻頻“亮相”,奏響一曲萬物和合共生的和諧歡歌。在展示區內,一幅幅生動的圖片和一段段影音視頻,向世界講述了浙江大地上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故事和創新的生態文明理念實踐,吸引了眾多參觀者駐足。
“這些年,浙江走出了一條在人口稠密、經濟發達地區,保護生物多樣性、實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新路子,生態優勢正源源不斷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優勢,公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浙江省生態環境廳廳長郎文榮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浙江日”的活動充分展示了浙江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事例和成效,愿以此為契機,進一步深化與各個國家和地區、《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等國際組織多領域、深層次的交流合作,攜手共謀生態文明建設之路,共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
浙江如何打造生物生息繁衍的樂園?活動當天,《浙江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與成效》發布,展示浙江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的新理念、新舉措和新成效,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貢獻了浙江經驗、浙江智慧。
據了解,浙江擁有超過60%的森林覆蓋率,也是中國海島最多的省份,依山傍海的優美生態環境造就了浙江的生物多樣性。全省陸生野生脊椎動物分布790種,約占全國總數的27%,高等植物6100余種,約占全國總數的17%,在我國東南植物區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豐富多樣的生物物種,是生態涵養的回報,更是綠色發展的饋贈。作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發源地和中國第一個生態省,浙江全省各地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以提升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平為核心,突出機制創新,開展示點示范,不斷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可持續利用,公眾參與熱情高漲。
“去年底,浙江省全面啟動《浙江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實施成效評估,從評估結果看,浙江正沿著正確的軌道積極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各項評估指標不同程度改善,部分指標達到全國領先水平,生態系統、物種和遺傳資源保護取得明顯成效,生物多樣性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顯著提升。”郎文榮介紹。
生態系統保護方面,浙江省加強重要和敏感生態系統保護,劃定重點生態功能區和生態保護紅線并實行嚴格管控。評估期內自然保護地數量增加 50%以上,共建成省級以上自然保護地311處,積極推進錢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全省森林覆蓋率達61.17%,濕地保護率達52%。
物種保護方面,浙江省實施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搶救保護工程,建立野生動物救護中心,構建以就地保護為主、遷地保護為輔的保護體系,全省85%的國家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植物物種得到有效保護。
遺傳資源保護方面,浙江省強化種質資源庫(圃)、保種場等遷地保護設施建設,收集保存農作物種質資源14萬余份、林木種質資源2.5萬份,實現保護省級保護名錄內畜禽遺傳資源應保盡保,扎實推進優新良種培育。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