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繕后的雙碑園。
“變化太大了!現在的祠堂既保留了我們的家風底蘊,還成了一個文化新地標。”日前,胡家祠堂迎來了余杭區中泰街道文聯與余杭區書法協會鄉建藝術家聯合開展的家風傳承活動,胡氏后人看著眼前修繕一新的建筑驚喜連連。
胡家祠堂位于中泰街道泰峰村南澗8號,始建于民國十六年(1927年),是余杭區現存用材最考究、做工最精細、保存最完好的祠堂建筑之一。今年,這座百年鄉土建筑修繕完工,并作為“家文化”文旅新地標對外開放,承接書法、攝影、布展等各類活動,實現了文化體驗有機更新。
鄉土建筑是我國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了地域特點與時代風格,凝聚了鄉土文化和情感記憶。“修繕后的鄉土建筑,不僅展現了一代代余杭人吃苦耐勞、艱苦奮斗的精神,也讓精神文化有了具體載體。”余杭區文廣旅體局文物保護科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市級民生實事項目之一,余杭高效推動鄉土建筑保護修繕,目前已完成登瀛橋、纖石村糧倉、胡家祠堂、雙碑園、釜托寺大殿在內的5處農村鄉土建筑的保護修繕工作。
重新煥發活力的鄉土建筑令優秀鄉土文化得以傳承保留,也極大地改善了周邊環境。作為此次納入修繕保護的纖石村糧倉,不僅一改曾經廢棄糧站的破舊模樣,也同步提升了周邊河埠頭、文化長廊等便民設施,成了村民們家門口的景觀打卡點。“以前的糧倉已經成了小公園,我們在這里講講以前老底子的故事,還能去河埠邊散散步,真是太愜意了。”見證著糧倉變化的村民陳爺爺感慨道。
經修繕后的纖石村糧倉成了當地村民的精神文化家園,也為余杭區推動鄉村旅游發展提供了新思路。“修繕后的農村鄉土建筑,不僅發揮著凝聚鄉土記憶、豐富精神生活的作用,也將成為鄉村旅游路線上的獨特風景,進一步促進余杭農文旅融合發展。”余杭區文廣旅體局文物保護科相關負責人表示。
未來,余杭區文廣旅體局將以民生實事為抓手,積極開展農村鄉土建筑修繕工作,堅持活化利用、以用促保,將保護傳承工作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助力余杭打造歷史文化名城的新中心和最具幸福感城市的新中心,讓歷史文化和現代生活融為一體,實現永續傳承。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