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不只是一種顏色,更是一種態度。
作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發源地,十年間,浙江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先行示范,不斷開辟美麗浙江新境界。
2021年,浙江生態環境公眾滿意度連續10年提升。看水體,浙江地表水省控斷面Ⅰ—Ⅲ類比例達95.2%,創歷史新高;看空氣,設區城市PM2.5平均濃度為24微克/立方米,持續領跑長三角。
近日,安吉、仙居、開化等13地成為我省首批生態文明建設實踐體驗地。浙江美麗城鄉建設、生態修復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轉化等綠色實踐,帶給我們越來越多的美好。
十年間,綠色正成為浙江發展最動人的色彩。在“八八戰略”的指引下,浙江不斷深化“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實施全國首個跨省流域生態補償機制,開展“五水共治”,首創“河長制”……這一系列可復制可推廣的全國首創,為我國探索綠色發展之路提供了“浙江經驗”。
不斷“精修”的生態環境,讓美麗浙江的知名度、影響力大幅提升。2018年,“千萬工程”獲聯合國“地球衛士獎”;2019年,浙江在全國建成首個生態省,率先發布省域美麗建設中長期規劃綱要……含金量滿滿的榮譽和實踐,映照著浙江對美好生活環境孜孜不倦的追求。截至2021年底,浙江累計建成35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10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數量均居全國第一。
綠水青山更美,金山銀山也越做越大。在安吉,當地不僅實現了從賣石頭到賣風景,再到賣文化、賣品牌的轉變,更趕上了“竹林碳匯”這一“雙碳”風口。去年底,當地創立兩山竹林碳匯收儲交易中心,讓漫山遍野的毛竹以竹林碳匯的身份變現。
拓寬“兩山”轉化通道,浙江創新舉措不斷。發布全國首部省級GEP核算標準,通過對生態產品價值的量化評估,讓山水都有了明確的“價格”。生態富民惠民,浙江給出了省域范例。各地積極搭建“兩山”轉化平臺,存入綠水青山、取出金山銀山,讓零碎的生態資源實現規模化整合利用。
衢州碳賬戶、湖州“碳效碼”、杭州“雙碳大腦”等基層探索,成為推動區域低碳轉型的引力場;綠色低碳工業園區,低(零)碳鄉鎮(街道)、村(社區)的試點建設,引領綠色發展新風尚。數據顯示,2021年浙江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5.8%。
讓綠色成為浙江發展最動人的色彩——八大水系生物本底調查如火如荼,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創新示范建設不斷推進,綠色發展的動人故事還在之江大地上演……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