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風‘梅花’正面登陸浙江,水庫、海塘等一批水利民生工程發揮積極作用,筑起防御臺風的安全防線。”浙江省水利廳民生實事專班負責人俞飚說,先是經歷夏季高溫干旱,入秋后又迎戰兩次臺風,今年浙江水利累計完成的2753個民生實事項目,在防臺保供、抗旱穩糧上發揮重要作用。
2022年夏天,浙江多地持續高溫。在杭州市淳安縣界首鄉周源村,種糧大戶周軍京每天都要登上水庫大壩,看一看水稻長勢。今年年初他剛剛承包下村里的120畝稻田,打算大干一場。
“水利是農業的命根子。今年全靠梅峰水庫,這‘良田’才能真正變成‘糧田’。”周軍京介紹,這百畝農田本來是林地,剛剛退林還耕,以水養田對這類農田尤其重要,旱情剛露苗頭時,水庫管理部門就為農戶們鋪設了專門的灌溉用水管道,24小時保障灌溉,現在水稻長勢很好。
梅峰水庫以往由于滲漏,夏秋冬季經常蓄水不足。淳安縣千島湖生態綜合保護局副局長楊約順表示,今年5月梅峰水庫完成了除險加固,水庫蓄水從之前最高8米提高到現在的12米,庫容達到11.3萬立方米。
和周軍京一樣,湖州市南潯區窯里村的種糧大戶邱云紅每天也要去田間巡視。“今年村里新改造了機埠,排灌更有效率了,有了充足水源,水稻能高產。”邱云紅說。
當地村干部介紹,機埠投入使用后,1400多畝田地順利度過今年的干旱,預計助力田地畝產效益增加15%以上。
統里村過去是湖州市安吉縣出了名的“缺水村”,距離縣城近30公里,全村有700多戶2000多人。以前村民喝的是山泉水和地下井水。
今年該村的供水管網改造被納入了民生實事,政府投資900多萬元,把縣城供水管網延伸50公里,鋪到家家戶戶,村民都喝上了縣城的自來水。
從天然水源,到2019年單村供水站,再到今年納入城鎮管網,統里村的村民見證了農村集體經濟形態的變化。統里村黨支部書記陳超說:“以前是因水受困,現在解決了水的問題,村里放開手腳大搞休閑旅游,農家樂開了22家,民宿有500多間客房,今年1至8月全村人均收入達到4.3萬元,旅游經濟占了村集體收入的一半,讓我們享受到水的紅利。”
同樣因水走出一條新路子的還有湖州市長興縣小沉瀆村。這里緊挨太湖,是歷史上太湖水產交易最為繁忙的商埠之一,20世紀90年代因為生活垃圾堆積和企業排污等,泗安塘日漸變成斷頭河,水環境越來越差。
自從中小河流綜合整治列入民生實事項目,今年當地政府投資1500多萬元,啟動小沉瀆村泗安塘流域綜合治理工程,既加大河道清淤疏浚,又建起了景觀橋、棧道。8月底,環繞小沉瀆村的河道恢復了與太湖的活水互通,河道功能從傳統的行洪排澇、灌溉蓄水、出行道路,慢慢發展成為沿太湖的風景旅游帶。2022年1月至8月小沉瀆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超150萬元,是上一年全年收入的179%。
據了解,浙江水利部門還利用數字化方式加強項目清單化管理,實時公布民生實事進度。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