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農業農村局行政執法隊隊員沈學軍近日和同伴一起從南太湖漁人碼頭生態聯勤警務室出發,拿著望遠鏡,乘著快艇,認真巡查管轄范圍內是否存在違法捕撈行為。“這個時節,水里的魚最肥,對偷捕者誘惑更大,日常巡邏得更仔細?!鄙驅W軍說,除了人工巡查,我市還在太湖河道入湖口安裝了智能監控,實施全天候管理。
自2020年太湖禁捕退捕工作正式啟動以來,市農業農村局與公安、市場監管等部門持續開展聯合執法,嚴厲打擊禁捕水域非法捕撈、收購、加工、銷售、利用漁獲物等行為,取締涉漁“三無”船舶。截至目前,全市累計查處太湖涉漁刑事案件11起,清理“太湖”“野生”等敏感廣告1610條,下架網絡非法交易信息6條,立案查處銷售太湖魚等案件3起。
執法人員在推進太湖流域禁捕退捕工作時發現,我市通太河道尚有一定數量的摩托艇,存在入湖違法捕撈的隱患。對此,全市開展了大錢港、長兜港、小梅港等通太河道快艇清理和岸線整治工作,按照退捕漁船拆解標準和程序,安排專項資金,回收拆解摩托艇129艘。
除了打擊違法行為、鏟除偷捕土壤外,我市還高度重視退捕漁民生活、工作問題,對退捕漁民進行資金補償,將符合條件的退捕漁民全部納入基本生活保障范圍,做到“應保盡保”。同時,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和職業介紹服務,不定期組織舉辦退捕漁民專場招聘會,拓展退捕漁民就業范圍。
“嚴格落實禁捕退捕工作,目的是為了恢復太湖流域的漁業資源,讓南太湖之濱的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市農業農村局漁業漁政管理站站長錢仕強告訴記者,自禁捕退捕工作開展以來,我市多次進行水生生物資源增殖放流活動,已累計增殖放流鰱鳙魚、黃尾蜜鲴等各類魚苗2500余萬尾,持續加強太湖流域水生生物的多樣性。
同時,我市還聚合農業農村、生態環境、屬地鄉鎮(街道)等各方力量,開展水生生物資源監測工作,進一步掌握重要水域漁業資源的種群結構、資源狀況及其變化趨勢,啟動對翹嘴鲌等產粘性卵魚類產卵生境的修復工程,促進水生生物資源的保護和恢復。
多措并舉下,太湖流域禁捕退捕工作成效初顯。據省淡水水產研究所調查顯示,目前,西苕溪等通太河道的水生態相比之前已有了明顯的好轉,太湖流域食物鏈頂層的肉食性魚類種群如翹嘴鲌、蒙古鲌、鱖魚、鳡魚等正逐步恢復。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