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企業對接會現場尋找水污染處理新技術。(馮瑄 攝)
超微納米氣泡、緩釋微生物、流體模擬仿真……當這些詞匯出現在大屏幕上,現場上百雙眼睛齊刷刷地聚焦在寧波筑鴻納米科技有限公司的宣講人趙博士身上,看他演繹“如何在降耗節能25%的基礎上,還能將污水處理效率提升超30%”。
昨天,在寧波市生態環境局、慈溪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甬有碧水——水治理技術對接會”上,15家來自寧波的涉水優秀技術企業輪番上臺,向臺下的工業企業“秀”出來自不同領域的技術運用成果。據悉,這是寧波市生態環境局首次舉辦的治水專項技術對接會,助力雙方企業治水“相親”,為工業企業紓困解難。
“我們企業每天有二三十噸的鈑金污水產生,對水處理這塊的技術升級還是很關注的。”韓電集團行政部負責人張海龍早早地來到會場,認真地收集和瀏覽這些涉水優秀技術企業的資料,打算帶回去再和技術部門進一步研究。
韓電集團是慈溪當地一家大型電器生產企業,近年來集團發展迅猛,幾乎每年都會新建1家分公司。“我們現在依托的水處理系統,還是可以滿足達標排放條件的。聽說這次有很多新技術,特意過來學習,希望能取到‘真經’,把我們的水處理技術進一步優化提升。同時,也想了解看看,有沒有相關的政策補貼可以給予企業支持。”張海龍說。
“我們來,就是要亮出實力、推廣技術的。”寧波三友環保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炘為這次對接會做了充足的準備。“食品罐頭、漁業加工、印染污水、垃圾滲漏液凈化……這些我們都能處理,而且已經有現成的合作案例了。”王炘告訴記者,他們在寧波已有8家合作企業,在幫助對方進行水處理運營。“如果企業剛好有需要,隨時歡迎來參觀。”
對接會的現場,濟濟一堂,慈溪當地和周邊不少工業企業都來了。“工業企業急需一些水處理方面的技術支持,如廢水治理技術、治理產品等,希望這些技術企業能提供過硬的技術、優惠的價格、最優的服務方案。”寧波市環境保護產業協會秘書長余誠告訴記者,對接會上,不少企業都找到了它們的“意中人”,已在開展進一步接洽。
全市首場對接會,緣何落戶慈溪?數據顯示,慈溪市水資源先天條件尤為不足,人均水資源量僅為495立方米,是浙江省的三分之一、全國的四分之一,歷來為資源型缺水和水質型缺水地區,因此治水工作在慈溪顯得更為重要。
市生態環境局一級調研員、市五水共治辦總顧問劉增凱表示,市委市政府決定開展“甬有碧水”攻堅行動,要讓清流碧水成為現代化濱海大都市的亮麗風景。寧波首次舉辦治水專項技術對接會,就是希望通過開展“助企紓困·精準服務”等一系列活動,打破治理技術間的信息壁壘,實現本地治水主體間的精準技術對接。“治理技術發展沒有止境,我們將結合本次技術對接效果,后期及時吸納更多的技術領先企業投身全市治水工作。”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