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浙江省衢州市龍游縣拿出4萬畝竹山生態“家底”,先行先試開展竹林經營碳匯項目開發,成為衢州市首個竹林CCER項目(中國核證自愿減排項目),為竹林經營碳匯提供了規范的調查、計量與監測案例示范。
根據估算,項目實施后,年均二氧化碳吸收量(項目減排量)將增加約1.6萬噸至兩萬噸,按照50元/噸保守價格計算,每年可增加額外碳匯收益約80萬元至100萬元,在碳排放減量的同時,實現生態“家底”變現增收。
近年來,衢州提出“以碳效論英雄”,利用數字化驅動發展的重要引擎,開展碳領域前瞻性政策研究,加強技術研發、創新攻堅,全面撬動多領域交融相合的“降碳變革”。
“量體裁衣”,撬動產業轉型升級
“根據《環境保護綜合名錄(2021版)》,半化學紙漿產品已被列入高污染、高環境風險產品名錄。”衢州市生態環境局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放管理處負責人表示。此前,浙江金勵環保紙業有限公司在向衢州生態環境部門提出擬建設配套年產10萬噸竹材制漿項目時,遇到了難題。
木竹漿制造項目已于2020年納入浙江省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產業準入負面清單。
如何把好項目環境準入關、幫助高耗能產業“瘦身”?浙江省、衢州市兩級生態環境部門組成的調研服務組,先后6次對制漿項目開展調查研究和項目論證,并赴四川省等地對同類項目進行實地考察。同時,邀請省內權威專家召開咨詢會,進一步對污染物處置手段和利用路徑開展技術論證,幫助指導企業瞄準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創新研發竹材熱磨工藝,在不添加化學原料的前提下,實現竹纖維部分替代紙漿。這一舉措既解決了項目準入問題,又開辟了生態資源利用新空間。
清新空氣不斷被“釋放”,更多的新實踐、新業態、新機遇在衢州的綠水青山間不斷孵化。
在浙江健盛集團江山針織有限公司,生產襪子的原材料里藏著綠色低碳的玄機——再生紗線。“這是用可樂瓶等廢棄物加工而來的,它的纖維質量更好。”公司總工程師余輝本介紹,公司每年能生產各類中高檔襪子4億多雙,年均使用90噸再生紗線。而生產每噸再生紗線相比原來每噸生紗線生產,可減少廢水排放32噸、減排二氧化碳1.2噸。
一批產業的轉型升級給衢州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活力。2021年,衢州市推動企業加大節能減排技術改造力度,推進工業領域節能減碳項目20個,計劃投資43億元,年可節能31萬噸標準煤。
暢通路徑,實現能源優化配置
作為亞洲最大的裝飾原紙生產基地、全國最大的特種紙生產集聚中心,龍游縣也曾經歷“成長的煩惱”。為重塑造紙行業競爭力,龍游縣做起了循環再生“水文章”。
浙江天耀紙業有限公司通過與龍游經濟開發區簽訂中水購銷協議書,和浙江凱豐紙業有限公司“牽手”,成為龍游縣經濟開發區內又一家實現“中水回用”的企業。“我們先將污水在自己的工廠內循環利用一遍,再送到天耀紙業繼續使用,把水的使用價值最大化。”浙江凱豐紙業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張琦高興地講起此次和鄰居之間的互惠共贏。
目前,龍游縣正加大力度暢通開發區內的“大循環”路徑,投入4726萬元啟用中水回用項目,項目規模已達1.1萬噸/日,年最大節水量可達400余萬噸,推動真正實現園區層面的中水回用。
另一邊,江山市生豬產業也堅持“兩條腿”走路,既減污又降碳,通過構建綠色循環產業格局贏得更大發展機遇。
在江山市賀村鎮,一幢灰色9層高樓就是浙江天蓬畜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蓬公司)的豬舍,已有1.8萬頭生豬入住。2021年,江山農商銀行為天蓬公司提供授信2000萬元助力企業發展。天蓬公司將生豬產出廢物進行一系列無害化處理,轉化成有機肥等可再利用的綠色原料,用作公司旗下有機農場里的農作物養料。項目建成投產后,預計年可減少碳排放量2872噸。
作為全市工業主戰場、能源“雙控”的主陣地,衢州智造新城圍繞重點產業、重點項目、重點企業打出“組合拳”,開展工業碳賬戶建設和節能降耗工作,先后實施豪邦14MW燃氣輪機能源梯級利用技改、元立金屬制品有限公司450平方米燒結機改造、巨化股份硫酸廠制酸工藝技術優化改造等項目,騰出用能7.5萬噸標煤,形成了產業升級與節能降耗的雙贏格局。
數字畫像,引領低碳生活風尚
5月19日至20日,2022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浙江主場活動在開化縣舉行。值得注意的是,這次活動成為開化縣首個“零碳”會議。為實現“零碳”辦會,衢州市生態環境局開化分局主動聯系齊溪鎮,確定將齊溪鎮的15畝新建林業項目產生的碳匯,用于抵消會議所產生的碳排放量。
首個“零碳”會議的成功舉辦,僅僅是衢州踐行低碳生活的一個縮影。從先行先試、實踐探索到標準提升、制度規范,衢州正以數字化改革為引領,將低碳生活從抽象概念變成降碳精準“畫像”,以此撬動綠色低碳發展。
走進“零廢生活”體驗館,柯城區“零廢生活”大數據平臺映入眼簾。
“方便又實用,今天上午剛剛換了12個土雞蛋。”家住柯城區白云社區的藍海軍、龔云花夫婦是居民碳賬戶的忠實用戶。在體驗館,藍海軍熟練地打開“浙里辦”中的政企通,在居民碳賬戶里點擊“我要回收”,一鍵呼叫生活垃圾分類回收,根據每次分類回收的垃圾重量計算出相應的減碳量,獲取碳積分,碳積分可以在“共富商城”上兌換商品。
今年,柯城區制定了《居民碳賬戶——生活垃圾回收碳減排工作規范》和核算標準,明確了可回收生活垃圾中的紙類、塑料、玻璃、織物、金屬、電器等6個類別的碳減排核算標準,根據各類別碳排放系數進行碳減排量計算,制定積分賦值和應用規則。“調整賦分規則和積分系數,目的是讓居民知道并不是垃圾賣得越多積分就越高,以此引導居民從源頭減量。”柯城區大數據中心副主任范書健說。
此外,柯城區還加強了居民碳賬戶中的碳積分管理,明確賬戶權益、積分兌換和日常存儲方式,通過建立積分商城,強化碳積分的物品兌換、積分流通、積分流轉等碳普惠應用,引導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低碳生活。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