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部分居民認為垃圾分類沒有必要或者嫌麻煩,甚至在垃圾分類專員上門“糾錯”時存在抵賴行為等現象,諸暨市在22個小區試點,通過數字賦能,依托垃圾分類專員日常巡檢結果,對每戶居民的分類狀況按照分類少部分錯誤、部分錯誤、完全錯誤或投錯垃圾桶設置了“16分”“14分”和“0分”三個檔次的分值,制作成上門“告知書”,由小區垃圾分類專員上門逐個告知。(5月31日《紹興日報》)
實行生活垃圾定點投放、分類處理,是治理垃圾公害、實現綠色發展的必然趨勢。然而,一些地方雖然很早就開始提倡垃圾分類,但推行起來進展緩慢,呈現溫溫吞吞或忽冷忽熱癥狀,整體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因,主要還是缺乏相應的硬措施,致使倡導有余而強制不足,讓人感覺垃圾分類“雷聲大、雨點小”。
而諸暨市在22個試點小區推行的新方法,之所以能令一些居民感到不好意思,并意識到這下是動了真格,不僅在于這樣做是在以事實說話,能令人心服口服,更重要的是,這種對事不對人、直面問題不留情面的方式,喚醒了一些居民的自律意識和榮辱觀。畢竟,同在一個小區,誰也不想在垃圾分類方面落人之后而被鄰居嘲笑。從一定意義上講,這也是道德規范的約束力在發揮作用。
實踐證明,推進垃圾分類,不是喊幾嗓子就能應者云集,不是發個通知或倡議就能立竿見影,而是要在做好宣傳教育與正面引導的前提下,多出硬招實招,從法律和道德層面上對垃圾分類行為進行嚴格規范和剛性約束,這樣才能讓居民切實增強自律意識,養成主動分類、正確投放的良好習慣,最終實現垃圾分類從“強迫成習慣”到“習慣成自然”的轉變。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