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第一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1日向河北省反饋督察情況。督察指出,河北著力筑牢京津冀生態安全屏障,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工作力度較大,取得較大成效。但對標對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河北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指示批示,與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態環境的期盼相比,工作還存在差距,一些領域生態環境問題比較突出。
一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仍有差距。一些地方和部門存在傳統發展路徑依賴,部分地區“一鋼獨大”產業結構尚未根本扭轉。違規新增鋼鐵產能屢禁不止,部分地方監管責任嚴重缺失。遏制“兩高”項目盲目上馬不力。全省“十四五”期間擬投產達產的98個“兩高”項目中,有12個項目手續不全即開工建設。
二是對京津冀協同發展生態環保要求落實不夠有力。首都“兩區”建設工作機制不順暢,部門各自為政,難以形成合力,相關建設多停留在規劃階段。張家口市、承德市多個濕地項目未按要求于2021年完成,沽源縣閃電河濕地水土流失、沙化現象嚴重。石家莊、邢臺、邯鄲等市有12個設施建于南水北調引水河道隔離護欄內。雄安新區和白洋淀生態環境保護還不到位。自然保護地生態破壞多發。非法采礦屢禁不絕。
三是推進大氣污染防治還有短板。落后產能淘汰不到位。交通運輸結構調整緩慢。列入國家重點任務的55項鐵路專用線應于2020年底完成建設,僅完成17項。部分行業污染治理不力。
四是環境基礎設施和渤海綜合治理存在薄弱環節。部分地區污水處理廠管理運營存在多方面問題。一些地方污泥違規處置問題嚴重。生活垃圾處置和危險廢物管理有差距。全省126座垃圾填埋場積存近百萬噸滲濾液,環境風險隱患突出。一些地方圍填海生態破壞禁而未絕。
督察要求,河北省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生態環境保護要求,扎實推進首都“兩區”建設,鞏固大氣污染治理、白洋淀水質提升成效,嚴控“兩高”項目盲目上馬。加快補齊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短板,提升產業集聚區環境管理水平。嚴禁圍填海違法行為,嚴肅查處礦山開采違法行為。高度重視群眾環境信訪問題辦理,切實解決好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生態環境問題。對失職失責問題,要責成有關部門進一步深入調查,嚴肅、精準、有效問責。
督察組還對發現的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問題進行了梳理,已按有關規定移交河北省委、省政府處理。
河北省高度重視此次督察工作,邊督邊改、立行立改,解決了一批群眾身邊的生態環境問題。截至2022年4月底,督察組交辦的2388件群眾舉報問題已辦結或階段辦結2060件,責令整改524家,立案處罰173家,立案偵查21件,約談64人,問責122人。
新華社南京6月1日電(記者秦華江)中央第二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1日向江蘇反饋督察情況。督察指出,江蘇著力破解“重化圍江”難題,積極主動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大力推進環境治理體系現代化建設,取得明顯成效。但對標對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江蘇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指示批示,與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態環境的新期待相比,工作力度仍需進一步加大,一些領域的突出問題亟待解決。
督察指出,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還有差距。一些地方和部門對環境容量超載、生態成本透支的局面認識不深,治污攻堅定力不夠、韌勁不足。“兩高”項目違規問題依然存在。大運河生態保護力度還不夠。
督察認為,長江大保護和太湖治理存在薄弱環節。沿江城市生活污水下河入江問題較為突出。少數企業非法排污入江。太湖藍藻水華防控形勢依然嚴峻。重點行業整治有差距。太湖沿湖區域違規建設現象仍然存在。
督察發現,自然生態保護領域問題仍較突出。海洋生態破壞現象依然存在。連云港市未按國家有關部門要求停止海州灣國家級海洋公園內的岸線修復項目建設,占用海洋公園濱海濕地143.6公頃。自然保護地違法違規問題時有發生。
督察還發現,一些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亟待解決。淮河流域水環境問題較為突出。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還有短板。
督察要求,江蘇省要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中作出表率。落實好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區域重大戰略,嚴格控制“兩高”項目盲目上馬。持續推進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太湖流域綜合治理和大運河綠色生態廊道建設。加快補齊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短板,強化重點區域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推進土壤污染環境風險防控。對失職失責問題,要責成有關部門進一步深入調查,厘清責任,嚴肅、精準、有效問責。
督察組還對發現的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問題進行了梳理,已按有關規定移交江蘇省委、省政府處理。
江蘇高度重視此次督察工作,邊督邊改、立行立改。截至2022年4月底,督察組交辦的3411件群眾舉報問題已辦結或階段辦結3034件,責令整改1388家,立案處罰1141家,立案偵查6件,約談82人,問責13人。
新華社拉薩6月1日電(記者田金文)中央第四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1日向西藏自治區反饋督察情況。督察指出,近年來,西藏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取得較大成效,但與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希望和明確要求相比,與西藏擔負的重大使命和人民群眾期盼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
督察組指出,西藏一些地方和部門執行國家法律法規“寬松軟”,落實國家產業政策不到位,違法違規建設禁而不絕。西藏自治區2018年以來共對56個未批先建項目進行查處,但由于后期監管未跟上,仍有部分項目違規生產建設。
督察組發現,日喀則市污水直排問題未解決,每天仍有約2萬噸生活污水直排年楚河;日喀則經濟技術開發區一直未建成污水處理設施,生活污水長期直排,形成約7000立方米的污水坑。應于2020年底前完成治理的35個歷史遺留礦山有5個未完成治理。自治區排查出需要治理的露天采場共415個,有126個沒有完成恢復治理。
督察認為,西藏自然生態保護領域問題較多。色林措環湖還有320.5公里網圍欄沒有徹底拆除,影響自然生態系統完整性,干擾藏羚羊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正常遷徙和生存繁衍;西藏草原面積占青藏高寒草原區面積的六成以上,但僅完成國家規劃提出的人工種草保留面積、草原改良面積任務的3.5%和0.9%。一些地方的草原遭到嚴重破壞。
督察組還發現,西藏環境基礎設施缺口較大。西藏自治區7個地市所在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均低于40%,其中日喀則、昌都、林芝市分別僅為11.4%、16%、16.3%。拉薩市2020年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為22.8%,較2019年下降了3.2個百分點,每天大量生活污水直排。
西藏自治區高度重視此次督察工作,邊督邊改、立行立改,解決了一批群眾身邊的生態環境問題。截至2022年4月底,督察組交辦的1115件群眾舉報問題已辦結或階段辦結840件,責令整改235家,立案處罰70家,約談92人,問責9人。
督察要求,西藏自治區要切實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保護好冰川、高原湖泊等自然生態系統,推進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強化建設項目和礦產、旅游資源開發管理,嚴控“兩高”項目盲目上馬。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強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和運行管理。
督察組還對發現的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問題進行了梳理,已按有關規定移交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處理。
新華社烏魯木齊6月1日電(記者孫哲)中央第五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1日向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反饋第二輪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情況。督察指出,自治區和兵團生態環境保護雖取得較大進展,但對標對表習近平總書記的明確要求,對照人民群眾的新期盼仍有差距,在推動經濟發展中落實綠色低碳理念不夠,一些領域的生態環境問題仍然突出,有些解決不力。
督察組表示,一些地方和部門對自治區生態環境的重要性、脆弱性認識不足,存在“重發展、輕保護”情況,盲目上馬“兩高”項目管控不力。準東經濟技術開發區2018年以來招商落戶6家違法的高耗能虛擬貨幣“挖礦”企業。2021年12月,自治區發展改革委違規為7個未按要求達到能耗先進水平的在建項目出具節能審查復核意見。
督察組指出,自治區重點區域大氣污染問題突出。“烏昌石”區域(烏魯木齊市、昌吉回族自治州局部、石河子市和五家渠市)相關市州及部門同防同治工作落實不到位,落實減煤控煤不力,重污染天氣應急打折扣。烏魯木齊市、昌吉回族自治州有134家涉氣企業未納入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清單。
督察組指出,自治區生態保護與修復不力,重點河湖生態流量保障不力。昌吉回族自治州寶明礦業公司石長溝礦區違法占用天然牧草地2.3萬畝,選礦廢水直排外環境。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金川礦業等3家公司違法占用草原1.1萬余畝。相關地州林草部門排查違法征占用草原流于形式,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基礎數據混亂、底數不清。阿勒泰地區100余家企業及旅游項目違法占用草原問題未納入排查清單。艾比湖流域內奎屯等縣市常年超指標用水,奎屯河已基本無水注入艾比湖。博斯騰湖的河湖自然連通被破壞,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未按要求向博斯騰湖輸水。
督察認為,兵團一些師市和部門推進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的內生動力不強,一些督察整改工作不到位,一些重點工作推進落實不到位,生態保護修復存在差距。兵團“十四五”擬投產達產的23個“兩高”項目中,有16個未經批復即開工建設。一師阿拉爾市天盈石油化工、十三師新星市大安特種鋼、四師可克達拉市綠華糖業、七師胡楊河市疆潤化工材料等企業存在較為嚴重的環境違法問題。兵團人工防護林退化較為嚴重,退化面積達67.3萬畝,退化率為38.7%。
自治區和兵團高度重視此次督察工作,邊督邊改、立行立改,解決了一批群眾身邊的生態環境問題。截至2022年4月底,督察組交辦的2064件群眾舉報問題基本已辦結或階段辦結,責令整改468家,立案處罰179家,立案偵查6件,約談88人,問責64人。
督察要求,自治區和兵團要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道路。嚴禁“三高”項目進新疆,遏制“兩高”項目盲目上馬。持續打好藍天保衛戰,推動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加強草原、濕地、防護林、胡楊林等生態保護。進一步加強自然保護地保護,科學合理明確卡拉麥里山有蹄類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范圍。牢固樹立“兵地一盤棋”思想,加強統籌協調,提升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的綜合效能。高度重視群眾環境信訪問題辦理,切實解決好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生態環境問題。對失職失責問題,要責成有關部門進一步深入調查,厘清責任,嚴肅、精準、有效問責。對需要開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或需要提起公益訴訟的,按有關規定辦理。
督察組還對發現的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問題進行了梳理,已按有關規定移交自治區和兵團處理。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