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座潮光互補型光伏電站實現全容量并網發電。前為潮汐電站,后為水面上的光伏發電板。 共享聯盟溫嶺站 徐偉杰 攝
浙江在線溫嶺5月30日電(記者 趙靜 共享聯盟溫嶺站 洪雨潔 通訊員 劉運武) 30日,國家能源集團龍源電力浙江溫嶺潮光互補智能光伏電站實現全容量并網發電。這是全國首座潮光互補型光伏電站,也是我國首次將太陽能和月亮潮汐能互補開發。
據悉,該項目總投資約4億元,總裝機容量為100兆瓦,依托溫嶺江廈潮汐試驗電站,在庫區約2000畝水面上安裝了18.5萬余塊光伏發電組件,與利用月球引力的潮汐發電形成互補型電站,形成“日月同輝齊發力、水上水下齊發電”的壯觀場景,打造潮汐與光伏協調運行發電的新模式。該電站投產后,在運行期20年內,該項目預計年平均發電小時數可達1092小時,年平均發電量超1億度,可滿足約3萬戶城鎮居民一年的家庭用電需求。與相同發電量的火電相比,每年可節約標準煤約31654噸,減少排放二氧化碳84479噸。
潮光互補電站處處暗藏“黑科技”。沿著溫嶺七一塘走來,一排排光伏發電板整齊排列,智能無人機在上空巡航,工作人員坐在主控室即可實現對設備的遠程監視和控制。“我們開發建設了生產數字化平臺,建立風光設備健康預警模型,利用AI智能診斷等技術,實現無人機一鍵巡航、故障定位、報告分析等功能,可快速遠程診斷,可實現少人值班、無人值守。”國家能源集團龍源電力浙江公司工程建設部主任張俊浩介紹。
潮光互補電站還有一個巨大的“充電寶”,就是配套建設的5兆瓦時儲能設備。“對于光伏電站而言,如何快速有效平抑并網發電功率的波動是關鍵。利用儲能系統能量的充放電置換,以及毫秒級的功率快速響應特征,可有效保障發出來的電穩定安全地并入電網。”國網浙江電科院網源協調技術人員張江豐說。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