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田邊安裝了這個‘鐵塔視聯’,就可以360度全天候監控耕地是否存在‘非農化’‘非糧化’情況,讓我們的巡查更有針對性,監督管理效率提升了不少。”前天下午,秀洲區新塍鎮火炬村的“田長”鈕海鋒一邊在田間進行日常巡查,一邊向記者介紹數字化帶來的便利。
今年初以來,秀洲區以“田長制”為抓手,借助在全省上線運行的“耕地智保”場景應用,推進跨層級、跨部門業務協同,形成“人防+技防”相結合的全新耕地保護體系,有效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守牢耕地保護紅線。
記者了解到,秀洲區推出的“田長制”,具體來說,是在區、 鎮(街道)、行政村分別設置一級、二級、三級“田長”,全力構建“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全面覆蓋、責任到人”的管理體系,實現“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耕地保護責任網格化全覆蓋。
“目前,全區共有鎮級‘田長’38名,村級‘田長’114名,339名耕地保護巡查員。”嘉興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秀洲分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各級“田長”巡查農田時發現問題后,及時上報、解決,切實發揮其一線管理員的“哨兵”作用,真正做到“誰的地誰來管”,讓每一塊耕地都有“守護者”。
在加強“人防”的同時,不斷強化“技防”。秀洲區以推進“鐵塔視聯”建設為著力點,在全區范圍布置140個監控設施,充分利用鐵塔高位視頻、電子圍欄、智能算法等技術,將“鐵塔視聯”應用于“耕地智保”場景,對耕地實時監控,實現全天候實時監測、全過程項目監管、全方位輔助自然資源督查,實現耕地的多重保護。
“從違法違規行為的發現、認定到處置整改,形成管理和監管的閉環,讓違法違規行為無所遁形。”該負責人說,通過將“鐵塔視聯”智慧感知嵌入“耕地智保”,充分發揮高位視頻監控、人工智能識別算法等獨特的核心資源優勢,實現監管視角的延伸。
接下來,秀洲區將進一步深化“田長制”和“耕地智保”的實施運用,以“長牙齒”的硬措施,形成全局、全程、全域抓耕地保護的生動局面,牢牢守住耕地紅線,保護糧食安全生命線。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