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過去五年,紹興經濟迸發出強勁活力:
應對疫情、化危為機、開拓市場、轉型升級、數字化改革,2020年、2021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兩年平均增長10.2%,高于2019年同期增速1.8個百分點。
民營經濟興,則經濟全局興。2021年,我市11家企業上榜中國民營企業500強,13家企業躋身浙江省民營企業100強,數量分別居全省第四、第三位。
澎湃新動能使得紹興經濟展現出韌性強、潛力大、動力足的特性
新動能來自于紹興在經濟穩增長的前提下,堅定不移調結構。2021年,全市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49.2%。令人振奮的結構之變,說明產業融合深入推進。在紹興制造加速升級的同時,“紹興服務”正以強有力的姿態為紹興經濟輸入發展新動力。
新動能還來源于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新興產業培育壯大的耦合共振
2017年以來,作為全省傳統產業改造提升試點,我市開啟了傳統產業全市域全領域大整治大提升新篇章,連續8年獲省“騰籠換鳥”考核先進。2018年起,又開產業“跨域整合”先河,堅決將越城區所有印染、化工企業整體搬遷集聚至柯橋區、上虞區。截至目前,搬遷至柯橋區的五大印染組團項目全部建設完成,其中4個組團已投產,21家化工企業簽約落戶上虞化工集聚區。
效果顯而易見。“紹興印染產業集中度從65%提升至80%,2021年印染產業實現增加值217.1億元,同比增長37.1%。”市經信局有關負責人說。
得益于產業集聚騰出的萬畝土地,我市聚焦集群發展,緊盯招大引強。中芯國際、長電科技、榮盛新材料、比亞迪新能源等重大牽引性項目密集落戶紹興,新興產業加速擴容。2018年以來,全市共引進50億元以上重大產業項目38個、100億元以上項目11個,總投資近6000億元,為高質量發展積蓄后勁。
借力數字經濟,我市全面推進產業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加快形成以“未來工廠”為引領,以智能工廠為主體的新智造體系。2021年,全市規上工業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7.2%。
更深層、更廣袤的動能成長空間“藏”在創新里
這幾年,“愈難愈要搞創新”已成為更多紹興企業的共識。位于紹興濱海新區的紹興拓邦電子科技有限公司通過數年潛心研發,研制出太陽能電池堿拋光工藝,顛覆國內光伏電池生產高污染高成本的老舊工藝。“我們每年將銷售收入的10%用于研發,每半年產品配方就要升級換代一次,目前公司的產品全球市場占有率在80%以上。”拓邦電子總經理張震華說。
企業腳踏實地搞創新,政府馬不停蹄優生態。打造紹興科創大走廊,建設濱海新區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揭榜掛帥,全球引才,全力構筑創新策源新優勢。全市R&D經費投入占GDP比重逐年提高,成功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新引進高層次人才、高校畢業生數連年攀升,“鯤鵬計劃”實現零的突破,人才資源總量超過140萬人。
紹興持續躍進的最新動能,是高能級平臺
近年來,我市對開發區(園區)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提升。省級以上開發區從13個整合為9個,省級以上工業園從281個銳減至24個,開發區(園區)治理全域推進,“2+7+N”平臺體系加快形成,開發區(園區)邁上“少而精”“少而強”新賽道。
平臺強,則產業興。短短兩年間,集成電路、高端生物醫藥、先進高分子材料等三大省級“萬畝千億”新產業平臺落地紹興,目前三個平臺總體量已突破1000億元,建設進度、考核評價均居全省前列,紹興濱海新區入選省首批高能級戰略平臺。
拓展新藍海,打造新引擎。我市連續獲批紹興綜合保稅區、中國(紹興)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柯橋中國輕紡城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3大國家級開放平臺,平臺集成疊加效應加速釋放。
持續擴量、聚能,支撐經濟轉型發展的新動能“肌肉”愈發強壯。紹興經濟發展贏在當下,更贏在未來。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