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垃圾桶越來越少,投放點越來越集中,投放時間越來越固定,這樣的垃圾分類管理模式好不好?家住嘉興乍浦鎮皇都佳苑的張女士給出了自己的回答。每天清晨,張女士會來到小區垃圾清潔屋,在分類勸導員的熱情迎接下,將分好類的兩大袋垃圾準確投入到相應的垃圾桶中。“我們皇都佳苑今年開啟定時定點分類投放,撤掉了原先小區近30個投放點位,建起了4個分類清潔屋。小區環境變整潔了,再亂扔垃圾自己都會臉紅的。”張女士說道。
嘉興港區始終把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作為貫徹綠色發展理念、落實以人民為中心基本方略的有力抓手,高水準規劃、高質量建設、高效率管理、高要求推進。2021年,港區積極落實資金保障、強化職能措施、突出工作重點、全面提升標準,探索出符合港區實際的生活垃圾分類綜合管理模式,扎實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提質增效。
凝聚強大合力 共建綠色家園
日前,港區分類辦組織人員對轄區中小學、幼兒園進行垃圾分類專項檢查。檢查內容包括投放設備配置、錯誤標識整改、宣傳氛圍營造、垃圾分類準確率等。通過實地走訪、現場指導,督促各學校積極落實垃圾分類工作。此次專項檢查,對師生踐行垃圾分類、規范投放行為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各學校都表示,要在學習、生活的全過程中大力培養學生生態環保意識,做好垃圾分類,減少環境污染,共建美好家園。
“在教育領域推動垃圾分類教育的課程深化,是推動全民全員垃圾分類行動的重要一環。”港區垃圾分類辦常務副主任嚴鋼健表示,接下來,港區將繼續加強對轄區學校垃圾分類的宣傳教育,不斷落實主體責任、完善配套設施、強化監督考核,堅持在課程育人、環境育人和團隊共育的組合拳中,深化家校社全員垃圾分類意識。
近年來,港區堅持“紅色引領”凝聚強大合力,充分發揮黨員干部的示范引領作用,督促黨員做好“三帶頭”,即“帶頭踐行垃圾分類”“帶頭宣傳垃圾分類”“帶頭做好源頭減量”,形成了一股強勁的“文明之風”。
同時,港區積極落實垃圾分類“八進”宣傳活動,全年開展活動近500場,做到“動腦推進、動口宣傳、動腿入戶、動手落實”,讓居民群眾、各責任主體“聽得見聲、看得見影、找得到人”,進一步深入普及垃圾分類知識,營造人人參與垃圾分類的濃厚氛圍,提升居民對生活垃圾分類的知曉率、參與率和準確率,讓垃圾分類由原先“群眾看著社區干”,變成了如今“群眾與社區一起干”。
此外,港區依靠城市“藍盾”守護海港新城,以“常態檢查+專項執法”的形式,不斷推動垃圾分類有效落實,使垃圾分類工作得到“擴面、規范、提質”。
深化“1+X”模式 推進高效分類
2021年,港區繼續深化“1+X”垃圾分類模式。“我們以150戶為基準,150戶以上及東西大街、半爿街等開放式區域實施撤桶進箱、定時定點投放模式;150戶以下及開放式小區實施‘小綠桶’分類模式;農村、城中村及獨棟獨院的住宅推廣‘一戶兩桶’分類模式。”嚴鋼健介紹。
據悉,截至目前,港區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定時定點清潔屋102個、小綠桶收集站16個。為推進高效分類,港區以“數字化轉型”為抓手,引入智能化設備,接入大數據平臺,讓垃圾分類清潔屋兼具“源頭追溯”與“稱重計量”兩大功能。
在清潔屋運維上,港區也充分考慮居民的投放習慣等實際情況,在每一個清潔屋都安裝了洗手池、排風扇、空氣凈化設備,實現定時定點清潔屋空調全覆蓋。“我們確保小區住戶都能在干凈衛生的清潔屋投放垃圾,尤其是確保高溫酷暑天降溫降味,改善夏天垃圾異味重的現象,這樣也能有效提升勸導員工作積極性和周邊群眾滿意度。”嚴鋼健說。
目前,港區已將可復制推廣的“定時定點”模式延伸至企業、校園、機關單位,同時配備了態度認真、業務能力強的勸導員,設置了早中晚3個投放時間段,方便群眾靈活選擇時間進行規范投放。小區物業也積極作為,加快推進小區大件垃圾、裝修、園林垃圾存放點位提升優化工作。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