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月11日訊(記者 宋彬彬 通訊員 徐瀟卓 黃小華)在浙江豐林亞麻染整公司車間外,噴淋廢氣凈化塔等設備不間斷處理廢氣,一旁的監控儀全天候監控,數據自動傳至桐鄉市智慧環保平臺。“點點手機實時掌握污水廢氣排放數據,一旦數據異常,便會自動預警。”該公司環保科負責人魏哲超說,監控儀與市里的智慧環保平臺聯網,一旦接到報警信息,他們會立即排查整改,確保設備正常運行。
“借力互聯網+,讓‘第三只眼’盯牢企業按證排污。”嘉興市生態環境局桐鄉分局有關負責人說,桐鄉市智慧環保平臺整合環境監測、項目審批、排污許可、綜合執法等功能,實現對全市3.52萬余家企業全生命周期信息和監控視頻綜合集成,助力生態環境“治”理邁向“智”理。
“數字眼”倒逼企業管理更精細。去年,桐鄉制定企業五色生態碼指標評價體系,憑借排污許可證執行報告、自行監測等三大類62項指標,對企業環境管理水平實施量化賦分,依次生成綠、藍、黃、橙、紅“五色生態碼”,用于執法檢查、處罰裁量、資金補助、綠色企業評定等。小小“生態碼”成企業發展的“緊箍咒”,浙江嘉名公司的生態碼今年由綠碼變為藍碼后,企業負責人莫炳榮坐不住了。他又投入1000萬元改造污水處理池,提高中水回用率,并借助數字環保手段,強化對污水處理工序的過程控制,確保指標精準達標。“不僅節省70萬元排污成本,還提升了產品競爭力。”莫炳榮算了一筆賬后說,去年前三季度公司產值4.5億元,比上年增長20%。
數字環保的因子無處不在。“市區齊興路空氣微站報警,二氧化氮超標。”近日,桐鄉空氣質量網格化監測監控平臺發出報警,巡查人員赴現場后,發現是由站點下方一臺挖掘機作業造成的。眼下,桐鄉已建成1個大氣網格化綜合監管平臺、83套微型空氣質量傳感監測站、12個鎮街空氣站等,各站點每分鐘上傳數據至平臺,一旦有數據超標,運維人員馬上溯源,由桐鄉市大氣辦派單到各屬地處置并反饋。此外,在桐鄉60萬米的高空,還有衛星遙感全域掃描,這雙“天眼”全域守護,為精準管控提供科學指導。
手機掃一掃,企業排污“一碼了然”。在桐鄉,許多企業也有一張“健康碼”,這個碼掛在涉污企業門口,隨時接受群眾監督。“PH值8.18,氮氧化物13.9……”來到桐鄉泰愛斯環保能源公司門口,記者掃描企業“健康碼”后,企業廢水廢氣實時排放數據一目了然,排污許可證編碼、治理設施、在線監控是否正常等企業的基本情況也可掌握。“有了這張‘健康碼’,倒逼我們將環保工作做得更好。”泰愛斯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