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由湘家蕩區域管委會提供
五年,是一把時間的標尺,也是見證發展的刻度。
回首無悔,是因為不負韶華,那些以擔當堅守初心、用實干踐行使命的步履,讓湘家蕩畔的熱土開出了幸福花,更在人民心間鐫刻下脈脈深情。
五年間,湘家蕩區域財政總收入從2016年的3.1億元提升至2020年的7.25億元,增長133.9%;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從2016年的0.92億元提升至2020年的3.17億元,增長244.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率維持在7.5%以上……產業迭代升級、基礎設施不斷改善、城鄉面貌日新月異、民生福祉喜譜新篇,一幅高質量發展的新畫卷在湘家蕩區域鋪展開來。
五年里,我們共同見證了這一路芳華。
緊扣打造“嘉興璀璨明珠”的宏偉目標,湘家蕩區域創造性提出“科創區+風景區”發展理念,大力推進大通道、大花園、大平臺“三大建設”,“百姓盼的”與“黨和政府干的”精準契合,一個個小目標如大珠小珠落玉盤,一次次新突破開拓發展新境界。
發展質量之變——產業迭代升級 科創力量崛起
這五年,湘家蕩區域產業迭代升級如史詩的開端一樣令人激動。
集5G、AI、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技術于一體,實現“工廠、人員、設施、事物”深度融合,總投資15億美元、總規劃面積1000畝的敏華未來汽車智慧產業園項目華麗綻放,如今未來工廠交互體驗中心和按達沃斯“燈塔工廠”標準打造的3號廠房已投入運行。這個充滿了未來感的燈塔項目,拓展了湘家蕩區域高水平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想象空間。
美麗的湘家蕩湖濱,“新兩院”(南湖研究院、南湖實驗室)涌動著藍色科創激情,大批全球頂尖科研團隊、科研人才到來,五個實驗室入圍2021年嘉興市重點實驗室B類擬認定名單。
集聚優質產業,集納創新人才,隨著“風景區”“科創區”雙輪飛轉,湘家蕩區域成為令人矚目的高科技創新創業湖區。
五年來,湘家蕩區域累計引進頂尖人才16名、國家高端人才6名、碩博人才517人。湘家蕩度假區的美景與產業的蓬勃相互交融,構成了一幅活力洋溢的生動圖景,演繹出萬般精彩的“二次騰飛”。
加快布局戰略性重大項目和重大工程,打造實體經濟發展高地、人才高地,不斷提升區域核心競爭力,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戰略性支撐。伴隨著科創大項目爭相落地的鏗鏘節奏,五年來,湘家蕩區域持續上演全產業鏈的迭代升級,一個個科創小項目也在現代工業、現代農業甚至現代旅游業鋪展,區域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1家、“專精特新”企業5家、省級企業研究院4家、省級新型研發機構2家,培育省“隱形冠軍”3家。
把握時代機遇,湘家蕩區域主動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緊盯招商引資一號工程,以數字化改革為牽引,積極營造寬松有力的政策環境、開放包容的人文環境、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蓄力打造更優營商環境。將時代風口機遇轉化為站位全局謀新發展的自信,新戰略激發新活力、打造新優勢,為推進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澎湃動力,開放互利營商環境精心筑就,全體湘家蕩人接續奮斗,耕耘出未來無限可能。
五年來,引進敏華未來汽車智慧產業園、歐洲產業園、布勞恩機電等重大項目超80個,累計實到外資4.5億美元。高端制造業集聚區雛形已現,小微產業園、協同創新中心正在推進。
把藍圖化為美景,把憧憬變成現實,五年發展進程猶如環環相扣的樂章,不斷鳴響動人的和弦。
南湖農業經濟開發區、湘家蕩現代農業園區入列省級現代農業園區創建對象,嘉湘四季田園入選省級“最美田園”。累計引進農業項目34個,湘家蕩農業數字化工廠建成運作,成功舉辦第四屆中國農民豐收節主場活動。推進“文旅融合”“一心兩翼”串點成線的旅游格局越發成熟,君瀾、綠地鉑瑞等高端配套酒店成功開業、喜迎賓客。湘湖星天地加速建設,首批入駐項目啟動裝修。全域接待游客量從2016年底的139.3萬人次提升至2020年底的219.39萬人次,增長57.49%,五年累計營收11.2億元。
幸福生活之變——民生福祉“軟硬件”齊加碼
作為嘉興統籌城鄉發展先行先試的“答題者”,湘家蕩區域以里程碑式的發展跨越,推動區域建設品質提升,構建起新發展格局,展現了新顏值,也同步鋪就了幸福文明、生態和諧的底色,書寫了溫暖人心的民生答卷。
北辰路、湘湖大道、雙溪路、慶豐路隧道等相繼通車,嘉善第三通道、甪里街延伸段、雙溪路下穿滬昆鐵路工程加速推進,“四縱四橫”主干路網架構越發清晰;湘南社區和嘉城綠都安置房建成交付;森林公園成為網紅打卡地,鷺徊人行橋進一步拉近核心景區距離……以“遷”為抓手推動城鄉更新,以“建”為引擎加速城鄉發展,以“美”為指引更新城鄉面貌,五年間,湘家蕩區域走出了一條能級躍升的城鄉蝶變之路。
目前,該區域統籌城鄉率達98.6%以上,累計投入50億元實施重大政府投資項目50個,累計新建、改建、提升道路里程達35公里,2020年成功創建美麗城鎮省級樣板,為南湖區唯一的主體。
顏值與文明并存、美貌與智慧兼有,走進湘家蕩區域,不斷自我更新成果顯著。五年的發展過程中,該區域精心打造綠色發展極,釋放出巨大“生態紅利”,助推高質量發展,也帶來了百姓幸福感、獲得感不斷提升的繁榮景致。
湘家蕩區域先后獲省級生態旅游區、省級森林城鎮、國家級生態鎮、全市首批“無違建鎮”等榮譽,以全市最高分入列第四批省級旅游風情小鎮創建名單,湘家蕩農業公園獲批國家3A級旅游景區,湘家蕩綠道收獲全市唯一的第四批“浙江省最美綠道”稱號,湘家蕩湖區獲評“省級美麗河湖”,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獲省級示范街道榮譽……
寶劍鋒從磨礪出,五年的奮進日歷記錄了每一個扎實的腳印:投資1.5億元完成國家4A級旅游景區提升改造,湘家蕩湖區完成首次全域環保清淤,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促進街巷環境、道路立面全面美化序化,順利通過省級考核驗收,獲省級示范街道榮譽。全域通過市級“污水零直排區”驗收,國控及市控斷面水質穩Ⅲ進Ⅱ,在第二輪中央環保督察期間,是南湖區唯一零信訪、零舉報的主體。
民生有溫度,幸福才有質感。經濟社會大發展托住人民群眾穩穩的幸福,一曲增進民生福祉的交響樂在湘家蕩區域奏得響亮。
五年來,該區域民生支出經費持續位列南湖區前列。實施居家養老服務暖心行動、學校改造提升、社區重點人群肺癌篩查等民生實事項目19個,就業幫扶、城鄉居保參保等各類救助保障讓需要幫助的人群始終不曾失去信心。
以共享共治促民生福祉不斷完善。該區域率先推行黨建引領下的“網格連心、組團服務”工作機制,讓“民有所呼,我必有應”成為常態。首創“社區公證服務”機制,成立全市首個網格調解室,近年來信訪積案零新增,2019至2020年連續兩年獲評全市平安街道,市級及以上民主法治社區全覆蓋,先后獲省級衛生街道、省級書香城鎮稱號。普通老百姓的善行義舉,更增加了區域文明厚度。
全省首創民(名)師公聘模式,成立嘉興南湖國際七星學校,清華附中建設加快推進……近兩年,湘家蕩區域還成為崛起中的教育高地,不斷提升的公共服務水平,滿足著百姓新期待。
黨群一條心 匯聚書寫“傳奇”的澎湃動力
在改革發展大潮中蹚出“拓荒路”、種好“試驗田”、當好“排頭兵”,五年間,湘家蕩區域不斷開創富民興業新局面,是強大理念支撐,凝聚起湘家蕩上下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創新勇氣,才能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創造出一個又一個“湘家蕩速度”。
堅持把準“政治堅定”這個思想認識的“定盤星”,湘家蕩區域將傳承“紅船精神”、守好“紅色根脈”作為首要政治任務抓緊抓實,緊緊圍繞“抓黨建、帶隊伍、促發展”這條主線,落實好管黨治黨責任。
先人一步,連續三年慰問光榮在黨50年老黨員;出版發行《遇見湘家蕩》《湘家蕩好人》兩本書籍,進一步團結群眾、凝聚人心;常態化組織中心組理論學習、基層黨組織負責人輪訓等活動,創立“湘湖講堂”,組建“湘約青年說”理論宣講團;成立街道“大工委”眾星匯黨建聯盟,民情民意懇談會、鄉賢參事會、“1433紅色物業”等特色黨建品牌成效明顯。在全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上,該區域代表全市鄉鎮一級作經驗交流;今年開展的以“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為主題的系列慶祝活動中,該區域獲南湖區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工作集體三等功榮譽表彰。
非擔當無以攻堅克難,無擔當不能開拓進取,該區域進一步強化擔當作為的思想自覺,匯聚現代化建設的澎湃動力,譜寫出發展的新時代爭先篇章;突出政治過硬、事業至上,嚴格選人用人導向,隊伍力量向重點、基層一線工作傾斜,堅持強化黨風廉政建設,切實抓好隊伍紀律約束,規范小微權力運行,形成風清氣正的工作氛圍。
下一個五年 向著更開闊的水域破浪前行
審時度勢,不負韶華,既謀劃長遠,又干在當下,方能風雨之中不懼寒、浪濤之上無畏顛,于危中尋機、在開辟新局中贏得未來。南湖區委常委、湘家蕩區域(七星街道)黨工委書記周小明表示,歷史翻開嶄新的一頁,湘家蕩區域上下將繼續扛起使命、埋頭苦干,奮力繪就下一個五年的璀璨篇章。
致力于打造“城市花園典范”“世界級科創湖區”和“全球性高端產業基地”,勇當“蝶變躍升”的排頭兵。夢想成真呼喚行動派,藍圖實現期待擔當者。該區域將持續發揮“大通道、大花園、大平臺”三個優勢,深入推進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五位一體”建設,全力打造城市花園、科創湖區、高端產業基地和黨群干群關系最融洽之地,加快實現更有效率、更可持續、更加公平、更為安全、更高質量的發展。
在此過程中,始終堅持在黨建高地建設上奮楫爭先,繪就黨群干群同心新圖景;在創新賦能驅動上奮楫爭先,繪就經濟轉型升級新圖景;在優化產業架構上奮楫爭先,繪就產業融合發展新圖景;在統籌城鄉建設上奮楫爭先,繪就綠色協調共榮新圖景;在基層社會治理上奮楫爭先,繪就資源均衡共享新圖景。
周小明表示,湘家蕩區域實現“二次騰飛”的壯麗畫卷已經徐徐展開,邁上新征程,讓我們以“拼”的姿態、“搶”的狀態、“實”的作風,咬定青山、心無旁騖、奮勇前行,干出一張漂亮成績單,讓嘉興明珠湘家蕩為嘉興高質量發展藍圖揮寫濃墨重彩的一筆。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