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場口鎮東梓關村,錯落有致的杭派民居、古樸厚重的歷史古跡、清澈碧透的美麗長塘,無不讓人眼前一亮。“池塘干凈了,環境變美了,我們現在生活在景區里。”談起村里的變化,東梓關村村民紛紛點贊,這是富陽開展小微水體治理樣板創建,助推美麗鄉村建設的一個縮影。
日前,富陽展開小微水體整治驗收工作,相關職能部門邀請技術專家和第三方檢測機構,通過現場查看和收集臺賬資料,小微水體整治前后照片對比進行嚴格驗收分析。
驗收組對24個鄉鎮(街道)小微水體進行檢查。對小微水體的危險警示標牌和小微水體告示安放到位情況、防護欄圍合情況、水生植物生存情況以及是否存在水面漂浮物等一系列問題進行實地踏勘。在72個小微水體創建樣板中,優良數為64個,比率達89%,其中春建鄉咸康村景觀池、場口鎮東梓關長塘、西邊塘將作為最優代表推薦參加市級評選。
小微水體是江湖水系的“毛細血管”,與百姓接觸最密切,其治理成效直接影響治水工作的獲得感、幸福度。據了解,今年以來,富陽聚焦“水系全治理、管護全覆蓋”,大力開展小微水體治理樣板創建,以實際行動助推美麗鄉村建設,全域水環境質量不斷提升,城鄉居住品質明顯改善。
為了做好小微水體治理樣板創建工作,富陽第一時間成立工作專班,組織對全區范圍內2132個規模以上小微水體全方位開展排查,明確責任主體并登記造冊,全面厘清小微水體底賬。在此基礎上,展開全域小微水體綜合治理;同時重點遴選地理位置敏感、基礎條件較好的72個小微水體進行樣板創建,力爭為全區提供可看、可復制的經驗樣本。
據介紹,在樣板創建中,富陽既堅持系統治理、水岸同治,下好河、塘、溝、渠“一盤棋”,同時精準施策、對癥下藥,下足“繡花”功夫。針對東梓關長塘原先浮萍垃圾漂浮、水體渾濁不清的情況,通過清淤提標治理、水底微動力供氧、水系聯通富春江和建立水草魚動態平衡等措施,特別是運用微納米曝氣——固化生物緩釋技術,使池塘面貌煥然一新、池水清澈見底。此外,各鎮村紛紛發動全民參與,把愛水護水寫入“村規民約”,加強日常管理維護,共同守護一池碧水。
各鎮街在樣板創建中,積極與“找尋查挖”和“民呼必應”等專項活動有機結合,場口鎮主動聽取群眾呼聲,對洋沙村大墳灣塘等水體全面開展排查整治,整改成效得到群眾贊譽并被媒體廣泛報道。
富陽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整治驗收工作結束后,各鄉鎮(街道)還將每月安排工作人員定期對小微水體安全告示牌、護欄等設施進行安全檢查,對破壞水體行為加以勸告和引導。
“百姓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對治水職能部門來說,都要當大事對待。接下來,富陽將在今年創建的基礎上,常抓不懈、縱深推進,著力打通河道治理‘最后一公里’,真正讓每一個小微水體成為群眾身邊的‘幸福池’。”富陽區治水辦負責人說。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