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解決紅糖生產企業無環評審批、無排污許可證的窘境,市生態環境局義烏分局日前結合生態環境部試點的環評與排污許可制度的銜接改革,創新實施同類項目全域“打捆”審批,將義烏全市46家紅糖生產企業“打捆”辦理環評審批,同時申領排污許可證,從而實現審批時間再縮短,環評費用再壓縮。據悉,這是自“排污許可與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有機銜接改革”以來,義烏首個試水并成功采用全域同類企業“打捆”形式通過行政許可審批的事項。
排污許可與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改革前,企業辦理建設項目環評審批,要自行到生態環境部門查詢資料、辦理手續,如今可通過智慧準入平臺查詢項目準入情況,并直接鏈接至環評與排污許可聯辦系統,通過系統直接辦理環評與排污許可。在傳統的環評模式中,46個項目要編制46個報告和46本排污許可證,現在只需編制3個報告和46本排污許可證,費用也從原先的單家企業1.5萬元節省至3000元左右。
環評審批與排污許可是生態環境部門的兩項行政許可事項。今年6月,義烏被列入生態環境部排污許可制與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有機銜接改革試點,率先從構建智慧準入平臺、創新環評與排污聯辦系統、完善非重大變動流程、小微企業“打捆”環評審批等方面進行探索,銜接改革初見成效。
前期,義烏開發建設項目環評智慧準入平臺,集成生態環境領域內的圖集,強化“三線一單”(注:生態保護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準入清單)、區域環評、飲用水源、畜禽養殖禁養區、聲環境功能區劃等圖集成果的應用,將生態環境領域內的圖集與義烏市電子地圖集成,審批、執法和中介機構可實時查詢5個環保準入信息“一鍵比對”,核對流程從5次變為1次,人工審核工作量降低80%,群眾一次登錄即可核對所有準入信息。
上半年,義烏構建的智慧準入平臺,強化“三線一單”數字化應用,打造環評審批與排污許可制度銜接改革樣板,作為全國唯一的縣級市在全國“三線一單”專題研討班上作典型發言,并被生態環境部收入全國“三線一單”落地應用案例。
為進一步精簡整合環評和排污許可內容,減輕企業負擔,義烏委托省環科院開展環評報告表(污染類)和排污許可證格式融合研究,探索塑料制品和印刷行業同類建設項目模塊化環評,創新環評和排污許可標準化模板,開發系統平臺在線填報環評和排污許可。上月初,在線填報環評和排污許可系統投入試運行,真正實現申請一次審批即可拿到兩項許可,大大減輕了企業負擔。
接下來,義烏將繼續深化銜接改革,完善環評與排污聯辦系統,促進環評與排污許可有機融合,建立環境信訪問題發現機制,構建以排污許可證為核心載體的污染源“一證式”智慧監管模式,打造環評審批與排污許可制度銜接改革樣板。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