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碳的主力是工業企業。國網紹興市上虞區供電公司運用專業知識和技能,從幫助企業設計安裝屋頂光伏到生產過程中的節能診斷,再到儲能項目推進,為制造業企業減碳提供全流程技改扶持,提升綠色節能水準。
為引導相關產業開展低碳化轉型,今年,國網紹興市上虞區供電公司聯合稅務部門,在“稅電聯動”基礎上創新構建“綠稅碼”評價體系,并在風險防控、服務升級、治理協同等方面進行探索實踐,對如何助力綠色發展這一重要命題作出了積極應答。
今年8月,上虞以“產業低碳轉型類”上榜全省首批低碳試點縣創建單位名單。與之匹配的新型電力系統支撐上虞低碳試點縣建設行動方案隨即出臺。此外,國網紹興市上虞區供電公司積極促成上虞區委區政府與國網紹興供電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碳”“雙控”背景下強強聯手,共同打造上虞高質量低碳發展示范區。
“能源精算師”上門來
位于杭州灣上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新源包裝”正在進行廠房屋頂光伏改造,公司負責人逢人便夸光伏發電好處多:“不但企業用電不愁,多下來的電還能上網賣錢。”
在上虞,越來越多的企業用上了“自發電”。這背后,是供電部門鼓勵企業上馬分布式光伏項目的努力結果。對“自發自用、余量上網”的企業,不僅能享受8折電價,而且按照實際發電量給予一定補貼。“僅在園區,就有10多家企業正在上馬光伏項目。”國網紹興市上虞區供電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工業企業最大的減碳空間在生產過程中,產線減碳和管理減碳更為關鍵。”據介紹,車間節能技改如今也成了上虞工業企業的減碳新風尚。
“這里,裸露的閥門要用黑色保溫棉包裹起來”“車間沒人的時候要關燈”……一大早,蓋北供電所所長楊彪就帶領工作人員鉆進國邦制藥生產車間開展現場問診。“每天跑三至四家企業,上門提供‘一對一’入戶診斷服務。”蓋北供電所轄區內有696家企業,像楊彪這樣的“能源精算師”經常上門提供“一對一”入戶診斷服務、量身定制節能技改方案。“如何既保持經濟高質量平穩發展,又為達成‘雙碳’目標貢獻自身力量,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道必答題。”楊彪表示,堅持有保有壓,走“精細、務實、長效”的特色節能之路,用“繡花功夫”控能耗。
生產雷納微粉的紹興貝斯美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家“用能大戶”,正是聽了“能源精算師”的建議,對公司的日常用電實行了精細管理,通過改造空壓機及供氣系統,嘗到了甜頭。目前,上虞區正探索開展工業園區企業側儲能項目。
今年以來,上虞區緊緊抓住節能降耗這個“牛鼻子”,進一步加速淘汰落后產能,積極發展光伏、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改善能源消費結構,同時發揮政府有形之手作用,大力推廣先進適用的節能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全方位引導企業綠色發展,促進企業提質、增效、降耗。
沒有嘈雜的機器轟鳴,煙囪里冒出的是淡淡的水蒸氣……進入視野的絕不僅僅是整潔美麗的廠區。“推進企業進行有機溶劑、副產物、催化劑等的循環再生利用,推進蒸汽梯級利用、余熱回收等,實現廢棄物資源化。”閏土集團有關負責人算了一筆賬,充分利用廢氣余熱,大量減排二氧化碳,進一步降低水泥生產電耗,不僅有助于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大大節省企業成本,而且還變廢為寶,對于保護生態環境大有裨益。
走好綠色低碳之路,為企業發展尋求可持續動能。在上虞,龍盛、臥龍等用能大戶依靠科技節能減排,有力推動節能降耗。有“用能大戶”之稱的化工行業,正變身為節能行家,在減碳降耗上處處精打細算。
五年來,擁有100多家化工企業的杭州灣上虞經濟技術開發區GDP增長65%、單位GDP能耗降低42.1%,水資源產出率提升6.2%、資源及能源產出率分別提高14.6%和41.7%。
“188”行動計劃助力綠色發展
10月31日,110千伏康陽變順利投運。一期建設2臺8萬千伏安主變壓器,新出20千伏間隔20回。該變電站位于杭州灣上虞經濟技術開發區康陽大道與長海公路東南側,是目前上虞最北端的110千伏變電站,對杭州灣上虞工業園區電網發展布局起到重要的補強作用。
一直以來,國網紹興市上虞區供電公司以電力先行為理念,緊密結合當前政治形勢和市政總體規劃,加強戰略規劃引領作用。今年9月,該公司創新編制《上虞新型電力系統“188”專項行動方案》,以“一個聚焦”“8項行動任務”和“8大項目”為抓手,推動全區電力安全保供和綠色低碳轉型,推動新型電力系統低碳建設,為上虞區低碳示范縣和能耗雙控工作提供有力支撐。
根據相關專業人士分析,按照更高的要求,目前全區的電網,還存在清潔能源發展相對有限,秒級、毫秒級可調節負荷不足,峰谷差大等問題,尤其是支柱產業用電負荷曲線相對單一,后續用電需求仍將保持大幅提升從而形成新的用電瓶頸,亟須探索電網發展新思路。
行動方案的出臺可謂正逢其時。據介紹,方案聚焦國家“3060”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圍繞建設以低碳發展為目標的運營體系,實現能源轉型,清潔能源占比提升,以創新驅動,構建基于市場化運營平臺的多能協同推進能源互聯服務三大體系,以技術、政策、市場、組織、數字多元賦能能源綜合高效利用;從網架出發對特高壓、高壓、中低壓網架建設項目進行統籌安排,推進能源轉型,提升區域光伏、風能、氫能等清潔能源占比,大力發展新能源+儲能相協調,布點分布式、集中式儲能,以數字化平臺建設、供電服務政策、金融政策為保障,支撐新型電力系統服務上虞區低碳試點縣的建設。
按照這一總體思路,未來五年,上虞區將實施支撐低碳試點縣建設的八項任務,包括:綠色低碳能源體系轉型行動,推動能源供給側的清潔替代和能源消費側的電能替代,加快光伏整區推進;綠色低碳運行方式優化調整,保障清潔能源接入后電網供電質量和安全;綠色低碳全電鄉村轉型行動,依托新型供電服務體系,打造“鄉村振興·電力先行”示范縣;綠色低碳能源網架體系構建,推進構建以特高壓為中心、超高壓為骨干、各級電網協調發展的堅強智能高彈性電網,強化上虞110千伏及以上電網網架,以及綠色碳信息支撐體系、價值創造體系、政策機制創新調整、交易機制改革創新等。
與此相配套,上虞區將推進輸變電、智能化、供電服務、儲能布點等八大重點項目建設,涉及浙江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環網工程(上虞段)、寧紹特高壓站500千伏送出工程等特高壓工程和新增220千伏、110千伏工程等項目,為全區能源網架構架、鄉村電網轉型提供支撐。
在“188”專項行動方案實施過程中,國網紹興市上虞區供電公司將不斷完善與地方政府部門和單位聯動機制,推進區域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推動能源清潔低碳轉型,加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綠稅碼”指引企業低碳改造
最近,位于湯浦鎮的一家規模銅管企業剛剛完成節能改造。新設備減少了傳統汽輪機、發電機與空壓機之間的能量轉換、損耗,能源使用效率大幅提升,正式開啟了企業節能減碳之路。
改造源于該企業在“綠稅碼”評價體系顯示的能耗和稅收值在同行業偏高這一情況。該評價體系是一個由電力和稅務部門聯合打造的,將企業生產經營中的碳管理成效與稅收制度掛鉤,對企業稅收、用能數據進行綜合監測、分析、評估的可視化評價體系。
“對上虞來說,建立‘綠稅碼’評價體系的根本目的,不是監測,而是引導企業轉型、推動綠色制造升級。”上虞區相關負責人說。
在國家倡導“碳達峰”“碳中和”及浙江省數字化改革的雙重背景下,政府部門和電力企業一直在深挖自身數字化潛能,探索大數據賦能經濟社會轉型升級、引導綠色發展的各類應用。去年底,浙江省基本實現了“稅電匹配”,消除了數據壁壘,為“綠稅碼”評價體系的推廣和使用創造了條件。今年4月,國網紹興市上虞區供電公司聯合上虞區稅務部門等,選取上虞制造業中能耗較高的化工和金屬延壓兩大產業,對企業年用能情況、稅收繳納進行數字化、直觀化展示,計算出每萬度電可以創造多少稅收,形成稅能指數。并以行業平均“綠稅碼”評價得分為參照值,分析同行業企業之間的區別,分成A、B、C、D、E五類不同級別的企業,構建起數字“綠稅碼”評價體系。
評價體系通過采集行業企業數據繪成“精準畫像”,形成“一企一檔”的能效體檢報告。企業每萬度電創造稅收越多,則證明企業對于能源有效利用率越高,在評價體系中的排名也會靠前,從而直觀反映出企業的能耗與業績、對社會貢獻之間的關系。
“由于大多數高耗能企業用能情況復雜,我們的評價體系采用了標準煤當量值換算公式,一萬度電等于1.229噸標準煤,一萬立方米天然氣等于12.143噸標準煤,涵蓋電、天然氣、蒸汽等主要能源。若企業采用光伏發電、余熱余壓等綠色能源,則作為加分項折算。”國網紹興市上虞區供電公司有關負責人說。電力、發改、經信等部門和單位對各行業和企業的賦碼情況進行動態分析、實時預警、定期通報,目前已經對12家低效、退步企業進行“一對一”入戶幫扶。在當前金屬延壓行業樣本企業中,已有50%連續3年“綠稅碼”得分位于D、E級水平的企業表示有意向在今年進行節能改造。改造完成后,在企業降本增效的同時,金屬延壓行業能耗可較2020年下降15%,減少約7200噸碳排放。
在上虞對化工和金屬制品兩大重點用能行業的42家企業進行試點評價后,“綠稅碼”評價體系正式以數字產品“浙里綠稅”的形式上線浙江省數字經濟系統。目前已被應用至全市范圍內九大支柱行業、4600余家規上企業。
能源數據的末端追蹤,可對工業用碳全流程進行穿透分析和精準掌控。除“浙里綠稅”外,國網紹興市上虞區供電公司還積極開發上線“碳中和能力指數”“儲能潛力指數”等多項特色數字產品,幫助企業精準化解難題,有效引導驅動企業提升能效管理,為發展低碳經濟提供可靠、真實、及時的數據支撐。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