瓴坤科技昆蟲養殖產業園效果圖。
新昌城市垃圾進入“綠色處理”時代 構建綠色循環綜合體 餐廚垃圾處理是道世紀難題。三年前,新昌縣利用腐生性昆蟲黑水虻不間斷進食的特點,積極探索餐廚垃圾生態處理模式,基本實現餐廚垃圾的源頭化減量、資源化利用、無害化處理。 今年,新昌縣以易腐垃圾生態處理為目標構建了城區綠色循環綜合體,相繼建立了廚余垃圾預處理中心、城市污物處置中心、滲濾液處置中心,開啟了新昌城市生活垃圾“綠色處理”時代。 近日,筆者走進新昌縣城區綠色循環綜合體,近距離感受新昌縣生活垃圾處理新模式。
綠色循環綜合體。
照片由新昌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提供
餐廚垃圾處置中心。
打造垃圾處理生態產業鏈
11月18日早上,新昌縣餐廚垃圾處置中心里,工作人員正將餐廚垃圾倒入生產線,生產線自動將餐廚垃圾進行油、水、渣、雜四分離,并最終實現分類處置,其中有機廢渣(剩飯剩菜)被制成漿料用于黑水虻生化處理。
黑水虻養殖車間位于二樓,車間里,一位工人正操作機器投喂漿料,小小的黑水虻就躲藏在漿料底下大快朵頤,工人用手一撥,露出幾條圓滾滾的小白蟲,很快小白蟲又扎進了漿料堆里。
該中心負責人邵光輝介紹,以往,從漿料投喂到蟲糞分離環節都需要大量人力,為節約人工,該中心開始自主研發黑水虻自動化養殖設備,經過近2年時間的技術攻關,今年上半年,自動化設備正式投入使用。
“車間里恒溫恒濕,從幼蟲進來到最后蟲糞分離都實現了自動化,一個車間只要一個工人。”邵光輝說,通過全自動智能化車間養殖后,生物蛋白轉化率可由35%提高至45%,單位垃圾的鮮虻產量可從10%提高至15%以上,人工成本能降低60%以上。
目前,新昌城區有大中型餐飲企業200余家,每天產生約40噸餐廚垃圾。據邵光輝介紹,40噸餐廚垃圾可加工出16噸投喂黑水虻的漿料。
“利用黑水虻幼蟲生長期內24小時不間斷進食的特點,以6天為一個處理周期快速消解餐廚垃圾,項目設計日均處理餐廚垃圾50噸。易腐垃圾資源化處置后每年產生經濟效益700多萬元。”新昌縣環境衛生管理中心主任俞伯強說,目前新昌已經形成了一條餐廚垃圾處理生態產業鏈,實現了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共贏的局面。
不僅處置環節實現了自動化、可監控,在餐廚垃圾運輸環節,新昌縣依托信息化手段進行監管。運輸專用車輛安裝行駛及裝卸記錄儀,餐廚垃圾收集運輸、處置實行交付確認制度。餐廚垃圾產生者、收集運輸者都要對餐廚垃圾的數量、來源、去向等有明晰的臺賬,推動餐廚垃圾收運全流程監管,實現餐廚垃圾“全程可追溯”。
黑水虻養殖車間。
構建綠色循環綜合體
如今,每天晚飯后,家住新昌縣七星街道和悅廣場小區的石女士都會下樓扔垃圾,廚余垃圾、其他垃圾分類投放。為了更好地推進垃圾分類工作,今年6月18日開始,該小區開始實施定時定點投放垃圾,每天早上、晚上兩個時間段是小區居民投放垃圾的時間。之后,小區的廚余垃圾會被運往新昌縣廚余垃圾處理中心處置。
前端的準確分類為后續分類處置創造了條件。
據介紹,以易腐垃圾生態處理為目標,在餐廚垃圾處置中心西邊,新昌又相繼建立了廚余垃圾預處理中心、城市污物處置中心、滲濾液處置中心,構建了綠色循環綜合體。
其中,廚余垃圾預處理中心項目處理規模為30噸/天,處理工藝采用“廚余垃圾物料接收+生物質破碎分離+擠壓脫水”,廚余垃圾滲濾液運至新昌縣廚余糞便處理及滲濾液處理廠進行處理,無機固渣外運處置,有機固渣養殖黑水虻。
“廚余垃圾預處理中心處置新昌城區菜場及已經實現垃圾準確分類小區的易腐垃圾,城市污物處置中心將糞便絮化烘干后可與蟲糞混合制成有機肥,真正實現了綠色循環利用。”俞伯強介紹,廚余垃圾預處理中心的服務目前已覆蓋新昌城區七個菜場和15個垃圾分類示范小區。
除了處理城市生活垃圾,在綠色循環綜合體里還藏著一個集知識性、趣味性、娛樂性于一體的科普教育基地——新昌縣餐廚垃圾循環利用宣傳教育中心。中心通過一體閱讀、沉浸式投影體驗、滑軌式互動、動畫觀看、全息影像展示、中心平臺數據接入、VR(虛擬現實)參觀、游戲競賽及課堂演講形式,對“預處理+油水分離+黑水虻生物處理”工藝處理餐廚垃圾的全過程進行詮釋,寓教于樂。
就在離新昌城區綠色循壞綜合體幾公里遠的地方,被譽為新昌易腐垃圾生態處理模式2.0版的瓴坤科技昆蟲養殖產業園已經開工建設。
“依托科技創新,我們正在打造集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置、昆蟲生態智能養殖、設備研發與智能制造及青少年科普教育、產業觀光體驗、有機肥農業試驗園于一體的‘生物科技園’。”新昌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金澤昀表示,項目升級后,日均處理餐廚垃圾可達100噸。
新昌高水平推進美麗城鎮建設
在新昌,被譽為軸承之鄉的沃洲鎮打造工業型美麗城鎮,坐擁山水之美的鏡嶺鎮打造文旅特色型美麗城鎮,位于新昌縣城西邊的澄潭街道則積極創建縣域副中心型美麗城鎮……經過各鄉鎮(街道)近一年時間的打造,各具特色的美麗城鎮構成了新昌全域美麗新格局。
建設美麗大花園,美麗城鎮建設是重要方面。
據介紹,為持續深化省“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高質量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加快推進鄉村振興,建設美麗新昌,今年,新昌在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取得階段性成效的基礎上,根據鏡嶺、沃洲、澄潭等小城鎮特色,積極部署開展高水平推進新昌美麗城鎮建設工作。
“美麗城鎮建設,不能簡單地認為它是小城鎮環境整治的升級版。”縣建設局相關負責人說,美麗城鎮的著眼點,已經從消除環境“臟亂差”變為高質量發展、競爭力提升、現代化建設,建設的內容,已經從改造“形”,上升到對城鎮的設施、服務、產業、品質、治理五大方面“魂”的升華。“要讓小城鎮有內動力、凝聚力、發展力,內外兼修、內外皆美。”
為了高水平推進各項工作,新昌成立工作專班,定期召開創建例會,匯報工作中遇到的瓶頸困難,共商對策。同時,為了彌補技術力量薄弱的短板,新昌縣充分利用“雙師”制度,調動鄉賢、商會等專業力量,激發民間主觀能動性,合力出謀劃策。根據美麗城鎮推進的不同節點,有側重地選擇相應專家進行指導,開展美麗城鎮建設相關培訓,使節點指導和整體把握能夠兼顧,形成“點——線——面”有機結合的技術指導和服務體系。
建設美麗城鎮,新昌縣更將視野放大到城鎮對鄉村振興的帶動上。沃洲鎮以“創建工業特色型美麗城鎮”為總目標,以打造“一心、一核、一軸、四區”為總思路,依托高新園區的輻射帶動作用和航空特色小鎮創建、SKF球軸承生產基地及研發中心建設契機,打造以工業為主導的新型產業示范鎮,以產業美帶動區域發展。2017年以來,鏡嶺鎮秉持“城鎮景區化、景區精品化”的建設要求,不斷推進美麗城鎮建設。如今,全鎮文旅特色明顯,全域旅游格局已現,擁有民宿80多家,2020年全鎮共接待游客50多萬人次,旅游總收入5000多萬元。
澄潭街道則致力于在小鎮里打造出“城鄉等值”的美好生活。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又有工業現代化作支撐,作為新昌縣中心城市拓展的重點區域,澄潭街道以產城融合為課題,通過打造“生產區、生活區、生態區”三大功能區,建設宜居宜業美麗城鎮,努力實現人與自然、集鎮的良性互動和協調發展,加快打造產城融合的新澄潭。
據統計,今年初以來,新昌縣實施美麗城鎮建設項目88個,其中涉及環境美33個、生活美15個、產業美14個、人文美20個、治理美6個,投資額26.9353億元。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