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際電視臺近日播出紀錄片,用近6分鐘時間講述了湖州市落實“雙碳”目標的系列舉措及成效。據了解,中國國際電視臺是講好中國故事、向世界展示中國形象的重要傳播平臺,通過該平臺,湖州“雙碳”實踐經驗實現向全球推廣。
從加快能源結構調整到構建低碳工業體系,從深化建設交通綠色轉型到推動農業領域減排增匯……今年以來,湖州市在“雙碳”賽道上一路探索、創新、領跑。
湖州是全省第一個工業碳效智能對標改革(“碳效碼”)試點市。今年2月,國網湖州供電公司依托能源大數據中心和“新能源云”,以電力大數據為驅動,在全國首創碳效碼。經過不斷迭代升級,最新的工業碳效碼包含“一碼三標識”,實施企業碳效水平、效率、中和三個維度對標,通過企業服務(浙里辦APP)、政府降碳治理(工業碳平臺)兩個入口查詢,為企業明確定位和節能降碳提供精準指引。
經歷4個月的“減碳藥方”治療后,浙江盛發紡織印染有限公司駛入“輕裝賽程”。能耗水平降下10%,工業碳效碼提升至2級,企業用水量節約近40%,天然氣用量首次下降到100萬立方以下,生產效率提高1倍……工業碳效碼為企業轉型打開了“綠色大門”。
目前,工業碳效碼已納入湖州工業領域“畝均論英雄”“綠電交易”“綠色工廠星級管理”評價體系,
全市381個行業3700余家規上企業實現賦碼全覆蓋,產業低碳轉型和企業自主減碳實現同頻共振。9月底,隨著全省42226家企業接入浙江省工業碳效碼場景,工業碳效碼正式向全省推廣應用。
11月10日,在德清縣新安鎮,村民屋頂上的光伏電板在陽光照耀下熠熠生輝,那是當地村集體通過租用村民屋頂安裝光伏板進行并網發電。據悉,689戶村民加入該項目后,戶均增收超1000元。
在“雙碳”指揮棒下,國網湖州供電公司加快新能源發展,創新開展新能源消納技術手段研究,主動對接光伏并網需求,開辟服務綠色通道,全力滿足分布式清潔能源并網和多元負荷用電需要。隨著全國首個分布式潮流控制器示范工程、氫電雙向轉換及儲能一體化系統、“新能源+儲能”等多元融合高彈性電網示范工程和一系列“漁光互補”“屋頂光伏”項目加速落地,湖州能源供給向更加可靠、清潔迭代升級。截至目前,全市已有22105個光伏項目并網發電,合計裝機容量達1912兆瓦,累計發電量15億千瓦時。以多元融合高彈性電網為路徑,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正在湖州市加速推進,為加快建設共同富裕綠色樣本提供了安全、清潔、高效的不竭動能。
此外,“以電代油”賦能綠色水運,目前,湖州市共在 117 個碼頭(含服務區、錨地)建設了412套岸電設施(其中智能岸電設施254套),率先在全省實現了主要碼頭、水上服務區、公共錨地岸電全覆蓋。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