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女乱亚洲色图,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国产精品观看一区二区!,丰满人妻老熟妇伦人精品小川桃果

您當前的位置 :浙江在線 > 環保頻道 > 即時報 正文

科學監測 精準研判 有效施策 黃山為新安江生態補償提供科學準確技術支撐

發布時間:2021-08-03 09:16:09 來源:中國環境報 作者 邢文寧

res04_attpic_brief.jpg

圖為監測技術人員對新安江街口斷面水質開展聯合監測。

  精準研判 有效施策

   2012年,全國首個跨省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在新安江流域正式拉開帷幕。試點啟動以來,皖浙兩省共同發力,新安江已成為全國水質最好的河流之一,安徽省黃山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科學監測、精準研判,為新安江生態補償和流域水污染防治提供了科學準確的技術支撐。

  科學規范做好聯合監測

  新安江生態補償選取高錳酸鹽指數、氨氮、總磷、總氮4項指標作為評價指標,由黃山市、杭州市兩地監測技術人員按照時間共商、共同取樣、各自分析、數據互換、結果共報的方式,對兩省跨界街口斷面每月開展1次聯合監測,根據監測結果,計算補償指數P值,作為補償考核的重要依據。

  為扎實深入做好生態補償聯合監測工作,兩地監測技術人員密切溝通聯系,每年至少開展兩次監測技術交流培訓,定期對監測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難點及水質情況進行交流研討,共同研究制定了《新安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聯合監測作業指導書》,對樣品采集和4項監測指標的分析方法、前處理程序、操作步驟、注意事項及數據修約等事項一一進行明確,不斷提升監測結果的準確性和可比性。

  兩地監測人員堅持在汛期等特殊時段,對聯合監測樣品進行同時同步、同實驗室、同儀器試劑的分析測試,并在采樣當天完成樣品分析測試、數據審核及交換。同時,為進一步提升監測數據的全面性和代表性,自2019年8月起,兩地將聯合監測頻次由每月1次增加為每月中旬、下旬各1次,9年來雙方共計開展聯合監測125次。

  監測結果顯示,試點啟動以來,新安江上游水質為優并穩定向好,跨省界街口斷面水質穩定保持河流型地表水環境質量Ⅱ類標準,連年達到補償要求。千島湖湖體水質實現與上游來水同步改善,營養狀態指數逐步下降。

  水質自動監測網絡全覆蓋

  2019年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指數P值波動后,黃山市生態環境監測人員快速行動,先后制定印發了《新安江流域水質預警監測方案》《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斷面P值達標控制方案》,加密布設監測點位,增加監測頻次,并注重對監測結果的運用。發現數據異常,立即通知相關區縣開展排查溯源,充分發揮預警監測發現問題、找準癥結的先導作用;同時,以街口斷面水質P值小于等于1為底線,將P值控制性目標逐月、逐斷面分解到各區縣和主要干支流及重點水域,旬調度、月考核,定期通報,實現從源頭—重點水域—出境水質的倒逼管理。

  全面規范的監測、科學精準的研判,推動了新安江流域水質快速改善及持續保優,2019年新安江生態補償聯合監測P值0.911,圓滿完成年度補償考核目標任務。

  近期,由黃山生態環境監測中心承建的新安江水質自動監測網絡及數據管理平臺項目全面投入運行,助推生態環境治理實現“一屏觀天下,一網管全城”。目前,新安江流域黃山市境內已建成水質自動監測站點42座,其中,國家級水站5座、省級水站1座、市級水站36座,基本實現轄區內流域水質自動監測網絡全覆蓋。

  據悉,項目同步建設了集全市地表水、環境空氣等各類環境要素及污染源信息于一體的全市首個環境綜合管理平臺,可全方位展示和監控全市環境質量及污染源排污情況,一旦出現環境質量數據異常,將及時發布預報預警信息,并運用數據綜合處理系統,通過關聯附近污染源排放情況,初步鎖定污染物來源和分布,為精準治污提供及時、便捷、準確的技術支撐。

  推廣完善生態補償機制

  為進一步推廣完善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成效,充分發揮生態補償政策的激勵約束作用,2019年,黃山市按照“誰超標、誰賠付,誰保護、誰受益”原則,在全市啟動區縣地表水斷面生態補償工作。印發《黃山市地表水斷面生態補償考核辦法》,在出省市斷面、區縣交界及重點水域等設置30個補償考核斷面,對標街口斷面P值監測及考核方式進行補償考核,根據每個斷面的水質情況,分別設定水質考核目標,實現科學精細管控。補償考核實行“雙向補償”,對水質持續保優和穩定改善的斷面獎勵生態補償資金,對水質下降的斷面收繳污染賠付金。

  2019年以來,全市累計撥付生態補償資金3270萬元,收繳污染賠付金780萬元。通過責任倒逼、獎懲結合的方式,進一步壓緊壓實了區縣政府對轄區內水質的監管職責。

  

標簽:新安江;聯合監測;生態補償;補償;監測;水質;黃山市;監測技術;流域生態;自動監測網絡責任編輯:錢華良
相關新聞
生態環境污染投訴請掃二維碼 生態環境污染投訴請掃二維碼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圖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