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抹青山綠水的“生態之綠”,正在成為上虞區的發展底色。近兩年來,紹興市上虞區推進各類固體廢物全過程管理與多部門協同治理,開通“無廢城市”信息化平臺,強化技術創新,提升監管水平,實現全區一般工業固廢貯存處置總量趨零增長、危險廢物全面安全管控,推進主要農業廢棄物全量利用,提升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減量化資源化水平,形成了各類固廢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綜合管理的“無廢上虞”新模式。
根據產業特點精準施策,上虞不斷提升工業固廢源頭減量和綜合利用水平。如作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新和成(上虞基地)積極探索“源頭削減、過程控制、末端治理”與循環經濟相結合的環保模式,更是走出了一條“無廢工廠”新發展之路,實現了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染料巨頭龍盛公司則通過突破核心技術,對原來每噸染料產生90~120噸酸性廢水的工藝進行改造,實現接近“零排放”,廢棄物減排量在95%以上,此項目還被列入國家工信部清潔生產示范項目。目前,上虞區已有工業固廢綜合利用處置企業15家,年綜合利用處置能力50.53萬噸,形成了以公共配套危險廢物處置企業為主、大型企業自建危險廢物處理設施為輔的無害化處置體系,基本實現工業固廢(特別是危險廢物)不出區的目標。
去年7月,上虞區積極探索實施科研化、智能化、激勵化的生活垃圾分類處置模式,成立全省首個區縣級生活垃圾分類管理研究院,整合政府、高校、企業的優勢資源,對垃圾分類各個環節進行系統研究。近年來,上虞區通過推行可預約的再生資源回收服務、探索生活垃圾分類智能化監管和“四定四分、兩網融合”等方式,實現整個城市固體廢物產生量減少,資源化利用充分和處置安全,為“無廢城市”建設增添助力。
農業源固廢方面,上虞區大力探索農業綠色發展路徑,用創新舉措“點廢成金”。其中,“肥藥兩制”為上虞農業綠色發展帶來了新思路。目前,全區已形成“實名購買-農廢回收-定額施用”的運作模式。秸稈綜合利用方面也有新突破。政府搭臺、企業運營、群眾參與……上虞區利用宣傳引導、技術創新、市場運作等手段,打通回收利用環節,將各類秸稈加工成燃料基質進行焚燒發電,為困擾多年的農作物秸稈處置問題找到了合理出路。
此外,上虞區還創新探索實施人才、項目、企業、基地“四位一體”模式,大力推進裝配式建筑發展,向建筑領域“無廢城市”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上虞區生態環境分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去年該區扎實推進完成“無廢城市”30個重點項目建設,38項制度、14項技術以及10個市場體系創建,52項指標任務達標,有效提升了全區五大類固廢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能力,高質量完成該區“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今年,我局將持續推進氣、水、土、廢治理和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并進一步擴大宣傳覆蓋面,提升市民對‘無廢城市’建設的知曉度、參與度和滿意度,讓‘無廢’理念深入人心。”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