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寧波寧海縣力洋鎮力洋村有這一群“應叔叔”,在去年疫情期間,為三個貴州娃撐起“臨時的家”,是娃娃們口中的新“親人”。今年春節前,他們相聚“年夜飯”,一起回憶過往的溫馨時刻。
貴州娃一家(前排)和“應叔叔”(后排)的“全家福”
三個貴州娃盼著“應叔叔”來團圓
1月28日,在寧海縣力洋鎮力洋村一幢二層樓老房子里,游萬英一家邀請村里叔叔、阿姨、伯伯們一起吃“年夜飯”。
14歲的貴州娃劉浙燕和妹妹劉浙玲、弟弟劉浙濤幾乎每隔半小時,就會嘰嘰喳喳催問媽媽游萬英:“應叔叔”們何時來呀?
大概是聽到上樓的腳步聲,三個小腦袋齊刷刷貼在房門口張望。一看到“應叔叔”們,他們三兩步沖過來,“粘”到身旁,親近得很!劉浙燕輕聲嘟囔一句:“真好!這個新年,又有叔叔阿姨們!”
為三個貴州娃撐起“臨時的家”
去年1月17日,劉浙玲的父母因戶口問題需趕回老家貴州辦理手續,本計劃5天時間,去去就回。擔心3個孩子坐長途大巴太辛苦,也為節省點費用,夫妻二人將三姐弟留在寧海,由14歲的姐姐劉浙燕照料弟弟妹妹,并囑咐他們:“有事,可以去找媽媽工廠的老板葉顯操。”可沒想到的是,疫情襲來,他們無法返回寧海,歸期就這樣不斷延后。
很快,臨走前給三個孩子準備的肉和菜差不多吃完了。夫妻二人擔心得不行,每天晚上翻來覆去地睡不著。
正當這一家人犯愁的時候,力洋村村干部在疫情防控入戶清樓中,發現了這三個“小鬼當家”的貴州娃。力洋鎮團委、婦聯和力洋村村委當天就發起號召,包括力洋鎮團委副書記應越在內的一群黨員志愿者、鄉鎮工作人員以及左鄰右舍來到他們身邊,兩個多月“接力”幫扶,為三個貴州娃撐起一個“臨時的家”。
新“親人”讓一家生活有奔頭
在游萬英手機屏里,有一幢嶄新的水泥房,兩層三開間,底層則全部打通,非常寬敞,這樣的房子就算在東部沿海的農村,也算很有派頭。
其實,游萬英不只老家換了新宅,今天邀請“應叔叔”們一起過大年的地方,也是去年8月份剛搬進來的“新居”。
她們原本租住在力洋村的平房,設施有些陳舊,有時候三個孩子單獨在家,讓人不放心,所以老板葉顯操就提議,騰出廠里的樓房,給他們當宿舍。
對此,葉顯操卻很清楚,這對樸實的夫妻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回饋著單位和村莊。“他們夫妻倆對廠子,比我還要上心。像車間里有時候木頭亂了,不是他們的工作任務,他們也會留下來,主動清理掉。”多年來的相處,兩家人已經不是簡單的主雇關系,這大概就是游萬英眼里的新“親人”吧。
“我的‘兩個家’都住上新房咯,生活一天比一天有奔頭!”游萬英說道。而她的三個孩子都出生在浙江寧海,取名時特地用了“浙”字,她說,這么多年在浙江務工和生活,對這片土地有了很深的感情,他鄉早已是故鄉。(文明寧波)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