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山湖
臨平山南
余杭大劇院
春風動力RTO廢氣處理設施
虎哥回收
環保親子游活動
人工智能、“新制造”雙引擎驅動經濟,大運河、大徑山、西溪濕地絕佳生態……一邊是互聯網大數據的高速運轉,一邊是山水林田湖草的和諧共生。“出則繁華入則靜謐”的都市詩意生活,正在余杭大地演繹。
日前,省統計局發布全省2018年度生態文明建設年度評價報告,余杭區綠色發展指數居全省89個縣(市、區)首位。近年來,余杭以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命名為新起點,守護一方藍天碧水和凈土,在污染防治、生態環境法治、環評審批服務上下功夫,逐步形成政府探索、企業實踐、市民參與的生態環境治理格局,不斷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建設“全域美麗大花園”奠定堅實基礎,助力余杭向著打造杭州接軌大上海融入長三角橋頭堡的目標邁進。
政府探索 多措并舉抓治理
余杭區體育中心,是2022年亞運會足球和排球場館,正在緊張施工之中。與印象中的工地不同的是,這里圍擋和塔吊上設置了雨霧自動噴淋系統、場內有灑水車和可移動的霧炮噴淋設備、施工大門出入口設置車輛自動清洗設備、裸土進行綠網覆蓋……揚塵在線監測系統,實時顯示施工現場空氣質量數據為優良狀態。
作為揚塵治理示范點,余杭的各大施工工地都以此對標,做好揚塵防治工作。為了加強監督,余杭還制定揚塵治理有獎舉報制度,開通監督電話和微信拍圖舉報通道,與市民共治揚塵。
除了揚塵治理,大氣治理中的移動源污染監管也有了新舉措。像挖掘機、推土機、壓路機、叉車等“非道路移動機械”,其單臺汽車尾氣排放量相當于50-80輛小汽車,而這樣的機械余杭區約有1萬臺。
上個月,余杭開始給這些機械配發“身份證”,排放合格的印上二維碼環保識別號碼。日后,環保執法人員只需掃描二維碼或檢索號碼,就能了解機械或業主單位的相關信息進行監管。
為了監管行之有效,提升環境執法力度,今年10月,杭州市余杭區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隊正式掛牌成立,新的執法隊歸并整合了相關領域多個機構的執法職能和隊伍,將原國土、農業、水利和林業部門的部分執法事項整合,實現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的綜合執法。
有效自我治理之外,余杭還積極與周邊地區形成聯合治理格局。余杭與海寧簽署《余杭、海寧兩地生態環境協同治理和聯合執法框架協議》,建立起信息溝通、聯合執法、聯合調處、協同治理四大工作機制,為推進杭海一體化及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提供環境保障。對于水環境聯合治理,余杭開展閑林水庫水源保護生態補償機制前期調研,深化落實余杭德清東苕溪流域水環境補償機制。
另外,余杭的審批制度改革也與時俱進。在繼2018年推出省級以上園區“區域環評+環境標準”環評審批制度改革基礎上,今年6月,余杭率先將這項改革向市級以下工業園區擴面,目前已有13個特定區域享受改革紅利。
原先單個項目都需要做環評審批,現在變成對整個園區做一次統一的區域環評審批,列出負面清單。在該園區內,企業可對照負面清單,看看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一目了然。負面清單外的,實施降級審批,大大簡化審批流程。
在審批流程簡化的基礎上,余杭特別推出審批全程“代辦”制度,環保辦事員化身企業專屬“客服”,企業甚至一次都不用跑,進一步優化完善環評編制、受理、審查流程,全面實現環評流程“最多90天”,為企業發展爭取時間。
同時,余杭還加強環評機構管理,建立環評機構管理“領跑者”及“蝸牛者”評定制度,根據編制時效等數據定期通報環評機構及環評編制人員成績單,發起環評審批“提速降費”倡議,力爭環評中介服務費降價20%以上,服務時間提速20%以上。
企業實踐 工藝改進共治理
在余杭經濟技術開發區內,新奧能源生產的清潔天然氣,在總控室的互聯網智慧化操控下,源源不斷地通過管道輸送到開發區內的各個企業。這個綠色環保的能源項目,替代的是余杭最后一家燃煤熱電廠——海聯熱電。
新奧能源項目每年節能折合標煤4.3萬噸。目前,建成的供能站能滿足82萬噸/年的蒸汽用量,足夠供應給原海聯熱電存量蒸汽用戶和臨平副城100多家民用及工商戶,促進開發區整體能源結構調整和能源體系升級,從源頭減少大氣污染物排放。
余杭經濟技術開發區內的另一家企業——浙江春風動力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國內摩托車和全地形越野車行業的龍頭企業,此前一直為有機廢氣處理問題而頭疼,噴漆電泳涂裝工序產生大量揮發性有機廢氣(VOCs)不能得到有效處理。
今年,春風動力投資1300余萬元(不含基建施工款),建起“轉輪濃縮(RC)+蓄熱式焚燒(RTO)”處理工藝,從德國引進杜爾催化燃燒技術設備,對廢氣設施進行重新改造。2019年6月,該套廢氣設施正式開始調試運行。
據工作人員介紹,經過該套有機廢氣處理設施處理,車間產生的有機廢氣經過收集、處理,最終化為二氧化碳和水蒸氣,企業廢氣排放限值可以降到20毫克/立方米以下,遠低于杭州市60毫克/立方米的標準。
余杭企業除了在大氣環境治理上發力,也在生活垃圾處理上改進工藝。位于余杭中泰的九峰項目(光大環保能源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是一座花園式的垃圾焚燒廠,與傳統焚燒廠大相徑庭。這里竹海連片、清泉流淌、空氣清新……廠區煙囪沒有明顯排氣、垃圾清運車穿梭于密閉專用通道、負壓狀態的垃圾堆放倉臭氣“跑”不出來,他們采用國際先進的成熟煙氣凈化組合處理工藝,煙氣排放指標全面執行歐盟2010標準,日處理生活垃圾3000噸,占杭州市生活垃圾總量近三分之一,每年可發電約3.9億千瓦時。
在水環境治理上,余杭在今年11月,有了全省首座全地埋式污水處理廠——杭州余杭臨平凈水廠,有效解決臨平城區的污水處理困境。這個凈水廠深“埋”在公園地下14米的深處,地平面上草坪成片綠樹掩映,粉墻黛瓦的江南小樓、花崗巖鋪就的慢行步道、塑膠地面的運動場……總建筑面積8萬余平方米,成為了周邊居民的休憩之地。公園之下,污水處理有條不紊地進行,成為一個凈水主題的工業旅游綜合體。
對于土壤(固廢)污染防治,塘棲工業園的杭州寶晶生物股份有限公司,開借鑒魚蝦烘干處理方式的先河。污水處理過程中,企業產生了1000多噸生化污泥,因為處理污泥的企業恰巧關閉,怎么處置是個難題。市生態環境局余杭分局在“三服務”走訪中了解到該問題,最終幫助其引進低溫抽濕烘干設備,在實現污泥源頭減量的同時,避免了產生廢氣等二次污染。
市民參與 親近環保促治理
今年8月,余杭的明星企業“虎哥回收”獲評杭州市“再生資源回收骨干龍頭企業”。“這離不開余杭市民的參與。”“虎哥回收”相關負責人介紹說,現在回收的干垃圾比以前干凈了很多,居民已經習慣在家就做好初步清潔工作。“瓶子里的水都是倒干凈的,食品包裝袋里面的碎渣也清理過后才扔……”
據統計,今年“虎哥回收”又新增平臺注冊用戶3萬余戶,截至目前,注冊用戶總量達到近34萬戶,幾乎所有的余杭戶籍家庭都參與到“虎哥回收”的隊列之中,習慣了手機呼叫“虎哥”,等待一小時內上門回收干垃圾。
店家商戶們則適應了另一種“音樂線”模式,臨平城區每天會有播放著音樂的垃圾清運車,沿街商家的干、濕垃圾會提前分門別類,等到音樂一響見車來,定時定點投放即可。
市民形成的垃圾分類新風尚,讓生活垃圾在前端就實現了減量。今年截至11月底,余杭共清運生活垃圾78.76萬噸,較去年同期減量7.53%,生活垃圾總量連續10個月實現同比“負增長”。
新風尚還興起了“生態環保游”。今年暑假期間,市生態環境局余杭分局舉辦“樂享暑期環保之旅”,參觀余杭區環境監測站,了解空氣質量實時發布、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站運行、水質監測等相關知識。最終近100名小學生分批次走進這座“環保探秘樂園”。“虎哥回收”、九峰項目(光大環保能源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等的參觀,更是吸引了市民火熱報名,使廣大市民完整了解了垃圾分類全鏈條管理。
順勢而為,余杭開始著手規劃“環保精品觀光線”——臨平凈水廠、九峰項目(光大環保能源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新奧能源等近年新建成的民生項目、環境監測站等,將此串珠成鏈向市民開放,讓市民更好地了解環保、熱愛環保。
此外,余杭生態環保志愿者隊伍也在今年成立,50余名市民組成的隊伍,設置了一個大隊及臨平、塘棲、良渚、瓶窯、余杭5個中隊。五支隊伍分片開展了生態環保考察、“揚塵治理·你我同行”宣傳、企業執法檢查等多種形式的環保活動,引領帶動更多市民參與生態環保建設。
今年6月,市生態環境局余杭分局成立“余環之聲”宣講團,成為余杭區級政府部門層面率先建成的一支規范化宣講隊伍,他們把生態環境治理的大道理轉化成小故事,將環保理念傳播給更多市民。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