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越城區鑒湖街道棲鳧村茶場旁的一塊裸露土地,近日啟動生態修復工作。一年多前,這塊土地被非法傾倒危險廢物,土壤、地表水不同程度受到污染。事后,4家相關產廢企業被追責,先后與紹興市生態環境部門簽署總計321.3萬元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協議。
“企業污染、群眾受害、政府埋單,這樣粗放型的企業經濟發展模式,在紹興再也行不通了。”市生態環境局政策法規處處長齊建明說,早在2011年,紹興市就在全國率先探索環境污染損害鑒定評估和賠償制度。2014年,紹興市成為全國第一個開展生態損害賠償試點工作的地級市,兩年后,又被確定為生態損害賠償省級試點單位。
2016年以來,紹興市先后開展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71起,共計完成賠償磋商18起,提起訴訟3起,實施生態修復項目5個,收繳22家環境污染損害責任單位污染損害賠償金992萬元,完成損害修復工程建設費用565萬元。
在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改革工作推進過程中,紹興市重點在賠償磋商、自愿捐贈、司法確認、環境修復和公益訴訟五個方面開展實踐。“值得關注的是探索環境修復方面,除以貨幣賠償方式承擔責任外,紹興市探索建立‘修復項目庫’,形成了‘原位修復’‘替代修復’和‘司法修復’的責任追承方式。”齊建明說,如2017年諸暨8家企業未經審批從事金屬制品酸洗,并將產生的廢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到外部環境,對環境造成污染。由于河流污染難以進行針對性修復,最終在案發地店口鎮確定了一處亟需整改的垃圾丟棄點作為替代性修復項目,命名為“生態警示公園”,這也是紹興市首個替代修復場地。
紹興市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為全國各地提供了學習借鑒的范本。目前,市生態環境局正在制定《紹興市小型生態環境損害簡易鑒定評估與賠償程序的規定》。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