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婷婷 呂嘯 楊欣蔚 鄭丹
初心重溫,使命擔肩,主題教育正當時。如何將主題教育和辦好民生實事相結合?上城區的做法是,以問題為導向,刀刃向內,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同完成市委“六大行動”和區委“八大重點”工作等各項任務相結合,確保主題教育見實效。
一場踐行“新時尚”的垃圾分類,如今像股熱潮向各大城市涌去,對城市管理者而言更是一份民生新問卷。昨天,上城區舉行了一場“黨建雙強”助推全區垃圾分類比武推進大會,6個街道同臺打擂,在垃圾分類攻堅戰中交出了各自的答卷。
杭州是全國首批8個生活垃圾收集分類試點城市,早在2010年3月,上城就率先試水垃圾分類,9年來全區未停止改革和創新的腳步,垃圾分類工作成效初顯——2015至2017年,上城生活垃圾“三化四分”考核成績連續三年位列全市第一;去年,“五廢共治”考核成績位列全市第二,并被評為2018年度全省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優秀區。
新修訂的《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新《條例》)從8月15日起正式實施至今已滿一月,上城作為中心城區,快速行動,全域推進,把做好生活垃圾分類作為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重大舉措,不折不扣、全力以赴抓好落實。
當下,上城又創新提出“三定三服務”的垃圾分類方案,主動對標上海等城市,“繡花”一樣全面提升各項工作的精細度精準度,努力爭做全市乃至全省生活垃圾分類的標桿和樣板。
高標準打造示范點 使“盆景”變“風景”
昨天上城區垃圾分類比武的第一站,是清波街道的孝子坊,被人稱為垃圾分類“網紅小區”。一條150米長的小巷子,住著36戶居民,得益于“21天垃圾分類習慣養成行動”,這里的垃圾分類已經實現居民參與率百分之百、正確率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孝子坊的垃圾分類做得好,離不開基層黨支部的引領作用。社區黨支部組織骨干黨員、熱心居民共同組建了小區垃圾分類自管會,負責小區垃圾分類知識的宣傳和日常檢查。“充分挖掘居民當中的黨員骨干、樓道長和居民骨干的積極性,在小區里推行垃圾分類自治制度。在他們的監管和鼓勵下,居民的參與熱情和自覺性被充分激發出來,成效喜人。”清波街道相關負責人說道。
近期,孝子坊又有了新動作——小巷白色的墻壁上畫上了以垃圾分類為主題的墻繪,左邊除擺放著4個垃圾桶外,還有一些“黑科技”,包括垃圾智能回收柜和二維碼發袋機。
前者主要針對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進行一鍵式智能回收;后者則實現了垃圾袋領取的實戶制,便于追溯分類問題的源頭。更貼心的是,分類投放點還加裝了洗手池,讓居民在分類時不怕弄臟手。
除孝子坊“21天垃圾分類習慣養成法”外,還有湖濱垃圾分類“實名制”升級版、小營“黨建+垃圾房承包責任制”、望江街道“房長制”、南星定時定點投放、紫陽“家寶兔”回收等等,上城各街道已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垃圾分類模式,“盆景”漸漸變“風景”。目前,全區381個生活小區約15.4萬戶家庭參與垃圾分類,生活小區分類覆蓋率100%。共建成省級垃圾分類示范小區4個、市級示范小區25個、智慧分類小區30個、“垃圾不落地”小區42個。
多管齊下建平臺 構建全程分類體系
望江街道錦都世家小區,是上城區垃圾分類比武的第二站。
該小區共有4幢樓房7個單元261戶人家,其中外來人員占80%。由于人員流動性大等原因,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熱情不高,效果不明顯。去年2月,望江街道引進了第三方服務企業的智能垃圾分類設備,全新打造錦都世家智慧特色分類。
首先,管控垃圾產生源頭。小區居民憑卡,可免費領用一黃一綠兩只垃圾桶+黃綠兩種垃圾袋,并告知垃圾投放時間,垃圾袋上印有二維碼,由第三方服務企業人員抽查形成大數據。
其次,控制垃圾分類過程。第三方服務企業發放垃圾分類積分卡,居民丟棄垃圾時需要掃碼才能打開垃圾箱投放桶,丟棄正確給予積分。
后續管理上,則采用積分獎勵模式。另值得一提的是,小區一角還展示了用易腐垃圾做成的有機肥料種植的綠色植物,居民可以認領植物,也可以把有機肥料拿回家自己種植,大家可以更直觀地了解到垃圾分類的好處,做到廢物利用。
設備投放以來,錦都世家小區的垃圾從1.4噸減量為0.5噸/天,其中易腐垃圾減量20%,成效明顯。
孝子坊和錦都世家在垃圾分類源頭減量上都下了很大功夫,但這只是第一步,后續包括收集、運輸、處理、再生等環節同樣至關重要。在上城,一套從前端投放、收集、轉運,再到末端處理的垃圾分類和處置模式也已逐步形成。
比如前端重減量上,開辟了12條垃圾清運專線,其中6條易腐垃圾清運線,推行建筑、園林垃圾就地減量和資源化利用,實施泡沫垃圾、快遞垃圾專項回收等措施,每年減量生活垃圾3萬余噸;中端重細分,去年上城提升改造57座破舊垃圾房,今年已基本完成垃圾分類系統建設,完成50個破舊垃圾房改造項目;后端重處置,目前上城共有從事再生資源回收企業18家,全區去年回收再生資源7.1萬噸。
同時還將開啟垃圾分類大數據模式。包括建設垃圾分類數據平臺,依托現有智慧城管平臺等技術,將全區垃圾房等硬件設施、垃圾管理員等管理信息以及垃圾流動等動態信息,全部納入垃圾分類數據管理系統。上城區城管局則將以綜合執法改革為契機,通過在垃圾桶、房等垃圾投放點位旁邊加裝固定監控,試點“非接觸性”執法等方式,加大對垃圾不分類行為的執法力度。同時,從9月開始開展為期100日的垃圾分類專項整治活動。通過執法中隊進小區、進企業、進校園,駐點垃圾分類投放點,檢查垃圾分類,加大對垃圾不分類行為的處罰力度。
頂層設計 打造“三定三服務”的上城方案
在走訪了兩個現場點后, 6個街道進行了擂臺比武,各自展示了在垃圾分類工作中的亮點和成效。可以看到,經多年實踐,上城垃圾分類工作成效初顯,這源于在強有力的宣傳引導下垃圾分類理念的逐步深入人心,更源于垃圾分類從理念到實踐過程中精心規劃、用心引導以及耐心的堅持。
下一步,上城還會有什么新動作?
據介紹,結合“三化四分”的具體要求,該區計劃全力打造上城區垃圾分類“三定三服務”方案。“三定”指居民小區定時定點投放、商業街區定線收運、屬地街道定量考核,“三服務”指宣傳指導分類服務、小區環境美化服務、企事業單位定制服務。
“三定三服務”把握“投放、收運、處置”三個環節和“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三個目的。其中,“居民小區定時定點投放”即優化居民生活小區垃圾投放點,實行定時定點投放和清運垃圾;“商業街區定線收運”即商業街區按垃圾類別按線清運,如易腐垃圾“音樂線”、低價值回收(舊衣物)清運線。同時,采購第三方服務,做精做細垃圾分類,打造全域化全品類回收平臺,實現可回收物的精細分類和收運處置。“屬地街道定量考核”即按街道收運垃圾,實現垃圾不出街道。
“宣傳指導分類服務”即一方面社工、志愿者、黨員等通過入企入戶宣傳指導垃圾分類,擴大垃圾分類人員基數,提高全區垃圾分類的參與率和準確率;另一方面垃圾分類督導員每天早晚在垃圾房、垃圾桶等垃圾投放點位進行勸導,督促垃圾分類。“小區環境美化服務”即通過垃圾房提升改造、大件垃圾、建筑垃圾、園林綠化垃圾統收統運等措施美化小區環境,提升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企事業單位定制服務”即按“單位(個人)有要求,政府有回應”的原則提供垃圾分類服務。同時對機關、企事業單位垃圾按量收費。
高質量推進垃圾分類施行,不是坐而論道,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這是一場持久戰,城市管理者要有持之以恒的耐心和精細善治的智慧,多管齊下、多措并舉,才能有力推動垃圾分類向好發展。接下來,上城將繼續把做好垃圾分類作為事關民生福祉的重要舉措,作為提升廣大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的重要內容,真正把這件實事好事,辦實辦好辦出滿意度,持續推進生活品質標桿區打造。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