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諸暨市暨南街道洋湖村文化禮堂里鄉音裊裊,洋湖講堂、洋湖記憶館、洋湖陶藝館、宣氏宗祠古色古香的大門全部大開,一撥又一撥村民趕趟兒似地涌入。這個中秋佳節,在外的洋湖人回到老家,頭一件事就是到熱鬧的文化禮堂報到。
一早,21歲的戚佳瑾興沖沖地帶著一隊孩子往文化禮堂趕,正巧趕上了村黨總支書記阮旭江擔綱解說的洋湖歷史文化課。
“‘洋湖知縣’治水,明朝皇帝御賜‘閩浙長城’直匾……一邊看陳列實物,一邊聽解說,村史在我心里清晰起來了。”戚佳瑾說,自己常年在外求學,中秋節村文化禮堂的活動讓她有了全面了解家鄉的機會,“新中國成立70年來,洋湖村的變遷就像濃縮在眼前的器物里,我們新一代應當銘記歷史,傳承文化,奮發向上。”
參觀洋湖記憶館后,村里的年輕人又被洋湖陶藝館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洋湖陶藝深深吸引了。“紹興老酒洋湖壇。陳列在文化禮堂里的這些洋湖老酒壇、腐乳壇、水缸、茶瓶,上世紀在紹興地區風靡一時。”非遺傳承人戚仕文、宣長煥時常在此講課,昔日做壇的技藝也因此得以傳承。
年輕人學得認真,年長者也在文化禮堂有了新收獲。“曬谷子和挑壇比賽是咱村的特色,必須賽出風格”“可以設置少年、青年參賽組,讓年輕一輩參與到農耕文化學習中來”……洋湖講堂里,戴草帽的、穿西服的村民齊刷刷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語,一起為將于22日舉行的洋湖村中國農民豐收節運動會出主意、提建議。
夜幕降臨,愛好舞蹈、戲曲的村民在洋湖村文化禮堂展示才藝。暨南街道文化站站長楊璐伊說:“充分發揮作用的文化禮堂成了洋湖人文的‘萬花筒’,成了村民的鄉情寄托。”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