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9月6日訊(浙江在線通訊員 黃麗麗)一座城鎮,一段歷史;一個鄉村,一幅畫卷。美麗的甌江之畔,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行動猶如一把“鑰匙”,打開了青田高質量發展之路的大門。
2016年以來,圍繞全省建設大花園的新定位和新使命,青田舉全縣之力推進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行動,把這項工作作為優化發展環境、提升城鎮品質、促進民生改善的重要抓手,堅持民生導向和問題導向,不斷推進管理創新,狠抓工作落實,實現規劃有效落地、整治持續發力、設施優化升級、產業協調發展,城鎮面貌和品質有了質的提升,城鎮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增強。
據了解,青田縣納入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的鄉鎮共有29個,為麗水市任務最重、整治鄉鎮最多的縣。截至目前,已全面完成29個鄉鎮小城鎮整治省級達標驗收,并創成11個省級樣板鄉鎮,其中2018年獲省級優秀整治縣。
青田被譽為“華僑之鄉”,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也特別注意地方特色文化與產業融合,凸顯“僑鄉”的品位和特色。在“一鎮一品、一鄉一韻”的指引下,青田根據鄉鎮特色,將29個整治鄉鎮分為4個“旅游小鄉鎮”、17個“農耕小集鎮”、8個“工貿小城鎮”,展現著各個鄉鎮的風韻,迸發出無限的激情和活力。
多措并舉
實現三年行動完美收官
群山疊嶂,白云環抱,高山深處的小舟山鄉仿佛是一個身姿綽約的仙子。2017年以來,小舟山鄉以打造“環境美、經濟美、生活美”的三美“詩畫小舟山”為目標,堅持將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作為轉型升級系列組合拳中新的硬招、重拳,積極動員鄒永清等一批知名人士,引導他們參與、投身、融入家鄉建設。
在小舟山鄉的整治行動中,小舟山鄉僑胞個人出資300多萬元用于村莊綠化、道路改線、入村口景觀改造、古建祠堂修復,打造了“童趣綠園”“花間旗語”“魚迷宮”等勝景;僑胞、鄉賢以眾籌方式組建黃安平旅游開發有限公司,投資1.5億元開發特色民宿群、國家峽谷運動公園、花溪谷景區等綜合類項目,并吸引其他鄉賢成立多家旅游開發公司,簽約投資意向達4.7億元。
小舟山鄉只是青田華僑出資建設家鄉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青田縣依托豐富的華僑資源,發揮獨特的僑鄉優勢,在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中,打好“僑牌”,探索引導和支持華僑參與、投身、融入家鄉建設,走出了一條山區環境整治的高質量綠色發展之路。據統計,近3年青田縣整合僑資整治資金2億余元,其中華僑個人投入資金5800多萬元,華僑以公司形式投入資本1.5億元。
同時,青田深挖鄉賢資源,用活鄉賢資金推進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如吳坑鄉政府利用外出鄉賢回鄉祭祖的時機,召開鄉賢座談會,主動邀請鄉賢坐一坐、聊一聊、看一看、走一走,發揮鄉賢的作用,以促進鄉村文明、推動鄉村發展。如小舟山村鄉賢鄒立勝率先個人出資200萬元用于村莊綠化等,帶動鄒永平等鄉賢出資50萬元參與環境整治,成功打開了“政府主導、鄉賢引領、企業助力、群眾參與”的“大兵團”推進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新模式。
在華僑的支持和努力下,青田在2017全年完成9個鄉鎮整治的目標基礎上,自我加壓,超額完成第一批11個鄉鎮的整治任務。其中,北山鎮提前半年通過省級驗收,并取得全省同類鄉鎮第三的好成績;山口鎮、小舟山鄉成績優秀,獲評省級樣板鄉鎮。2018年一舉通過15個鄉鎮的整治鄉鎮達標驗收,創成6個省級樣板鄉鎮,獲評省級優秀縣榮譽;在2019年的收官之戰中,溫溪鎮、臘口鎮、船寮鎮三個省級中心鎮全部通過省級考核驗收,并全部獲得了省級樣板鄉鎮,實現了青田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行動的完美收官。
在這場全域推進、全員全程參與的大整治行動中,干部群眾的智慧被徹底激發出來。青田縣專門出臺資金配套管理辦法,率先在全省推出“1+1+1”的資金籌措模式,即:財政兜底+群眾自籌+以獎代補的方式,鼓勵鄉鎮通過群眾自籌、盤活土地等方式籌集資金,縣級財政根據自籌資金籌集情況給予1∶1的以獎代補獎勵,并牢固樹立“花小錢辦大事、少花錢多辦事”的精細化理念,嚴格工程造價預算詢價審計決算環節,以3.5億元財政投入撬動10億元的投資,充分發揮了財政資金的乘數效應。僅溫溪鎮、臘口鎮、船寮鎮三個鄉鎮自籌資金就達到2.5億元。
據統計,在近三年的整治中,全縣共完成小城鎮建設項目775個,完成投資約8.2億元;拆違111萬平方米,新建停車場74個,新增停車泊位1.13萬個,新建綠地公園35個,新建和改造提升農貿市場15個,令小城鎮更有溫度,也更具情懷。
全民參與
匯聚環境整治強大合力
一直以來“政府熱、群眾冷”仍是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面臨的難點問題,然而在青田高湖鎮,一股美化綠化的清風正吹遍城鄉。居民們紛紛自覺地整理起房前屋后的衛生,不少居民購買苗木和盆栽花卉,開始美化庭前屋后的整體環境,共同描繪一幅“潔、綠、暢、美”的美麗鄉村畫卷。
原來,為了為鼓勵和引導群眾積極參與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高湖鎮探索出鞏固長效的“美麗賬本”模式,動員居民們爭先以家庭為單位申領“美麗賬本”,通過積分制,記錄庭院潔化、美化綠化以及參與志愿者活動等情況,而獲得的積分可直接用來兌換日用品以及家電。如此接地氣的激勵措施點燃了大家參與整治的熱情,大家紛紛申領“美麗賬本”,開始整理起了自己的庭院,首期發放300本,共發動1000多人參與。
“這一模式可以充分調動村民參與環境整治的積極性,通過全民參與來鞏固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成效。”高湖鎮相關負責人介紹,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群眾才是長效機制建設的參與主體,通過“美麗賬本”,記錄小小“臟亂差”,弘揚大大“樂尚美”,可以切實提高群眾參與度、滿意度。
為有效實施“美麗賬本”行動,該鎮還同步建立“聯包連責”機制,即由數名賬戶持有人共同承包一塊網格整治任務,承擔鞏固長效的連帶責任,達到共同整治、責任連帶、相互監督、榮辱與共的長治常保效果,形成政府主導、干群聯動、群眾參與的“聯包”管理格局。同時推廣“美麗積分”激勵制度,個人積分可從鞏固成效中獲取,集體積分按照聯包區域的整體環境保潔情況,實行捆綁加減分。
在這些創新舉措的推動下,在青田,共建美麗環境、共享美好生活已經成為人們的共識。為暢通群眾、黨員、村干部等參與渠道,豐富及時參與、快速反應的活動平臺,青田深度融合線上線下多種載體。在線上重抓互比,充分發揮“微”平臺、電子大屏幕作用,在劃分22個網格的基礎上,組建微頭條、美麗晾曬群、網上紅黑榜等,在晾曬互比中強化責任擔當、提升爭先意識。在線下主抓互評,圍繞“共治共建共管共享”機制,向社會公開招聘群眾點評員,組建群眾點評團,圍繞“做什么、怎么做、做得好不好”等內容,參與決策、參與監督、參與評議,在“指手畫腳”中點燃共治熱情、激發共建干勁。
如今在全縣,“干部在干,群眾在看”的被動局面得到了根本改觀,在舒橋鄉,“四步”工作法領著、帶著群眾干,說給、做給群眾看;在海口鎮,“小手拉大手”借孩子的手掀起一場文明行動,帶動家庭,影響社會……在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這場攻堅戰役中,青田全面發動群眾投工投勞,充分激發群眾的“主人翁”意識,激蕩起共建共享幸福家園的熱情。
一鎮一品
展現青田特色的小鎮個性
走進湯垟鄉,“漂洋過海奔赴你”“披荊斬棘追隨你”“筑夢故鄉暫別你”等展現湯垟僑文化的藝術彩繪墻吸引了不少游客的目光。公路旁,20多個湯垟華僑分布的國家和地區的地圖立于沿線,彰顯了該鄉多元化的華僑文化。此外,該鄉還修建了一條長約50米的休閑長廊,并以此作為對外窗口,讓當地居民看到僑胞的創業創新,讓社會各界看到湯垟的美好追求,讓海外僑胞看到家鄉的發展潛力,吸引僑胞搶抓機遇、回歸筑夢。
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首當其沖就是要把環境“整”好,這其中,高標準的藍圖規劃尤為重要。青田縣堅持“一鎮一品”,突出地方文化特色與產業融合發展,彰顯整治特色。在推進過程中,各鄉鎮“花心力、出效果、出精彩”,緊緊圍繞“全域綜合整治”這個核心要求,堅持項目清單化整治,“拆、治、規、建、管、統”并舉,“農旅+”“文化+”“康養+”“智慧+”等舉措齊上,并在實現“駐鎮規劃師”全覆蓋的基礎上,特別開展了駐鎮文化師等專項行動,幫助鄉鎮充分提煉、挖掘本土特色。如今,4個“旅游小鄉鎮”、17個“農耕小集鎮”、8個“工貿小城鎮”,一個又一個特色鮮明的小城鎮呼之欲出:
山口鎮創新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形式,通過建設切石坊小微企業園區,解決了小散亂現象,實現產業與城鎮融合發展;石溪鄉通過美麗環境打造,成功引進威尼斯小鎮和歐畔遺園養老中心、考坑曼山居民宿等多個高端項目,實現了產業轉型的美麗嬗變;北山、仁莊、小舟山、高市、章村、禎旺等地,以獨特的鄉村風情,吸引民宿經營者紛至沓來,鄉村旅游不斷升溫發酵。一個個處處是景、時時可游、宜居宜業的小城鎮,成為幸福僑鄉的真實寫照。
青田深知,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顏值的提升只是第一步,最終目的是要促進當地的產業發展。因此,青田縣重視特色挖掘與產業融合,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定位,如黃垟的鉬文化與鉬產業、禎埠的木折椅文化與休閑椅產業,章村的油茶文化與油茶及休閑產業、湯垟的小花園建設與花木市場、花木經濟融合等等。立足鄉村振興的總目標,青田將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與鄉村旅游相結合,打造集休閑、旅游、文化多業態于一體的產業帶,以特色文化展示為切入點,從而吸引人氣,帶動集鎮和周邊百姓致富。
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三年行動雖然已經收官,但整治戰線還將繼續延展。接下來,青田縣將推廣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模式,開發經營鄉村,激勵多元投入,創建小城鎮整治擴面村。同時,按照省里“百鎮示范、千鎮美麗”的工作要求,拉高標桿,高標準推進美麗城鎮建設。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