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建設“智慧工地”成為南京市市政府掛牌的十大項目之一。隨后,南京市環保部門宣布對嚴格落實揚塵污染防治相關要求,符合條件、揚塵防控“智慧工地”創建工作達標單位、先進單位的建設工地,給予差別化管理。
2019年已過去大半,差別化管理進展如何?近日,南京市首批差別化管理工地名單出爐,納入智慧工地管理平臺監管。記者來到江北新區唯一一家獲此殊榮的“南京長江隧道應急救援基地”項目工地,一探究竟。
工地于2018年9月19日開工建設,建筑面積近13700平方米,包含消防應急、路政、隧道管養大樓。記者到來時,這里剛剛完成主體封頂,內部管線鋪設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中。
在被問及去年的建設進度時,工地負責人李冬輝向記者坦言,“進度確實慢了一些”。他說:“我們去年9月下旬開工建設,但由于冬春季節整體空氣質量相對較差,在重污染天氣下,工地積極落實市政府、市環保局的相關要求,多次停工,致使沒能趕上原來的進度。”
今年2月,南京市城鄉建設委員會發布《關于全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地差別化管理實施細則的通知》(寧建質字〔2019〕67號 ),對符合要求的施工單位給予政策性支持。例如在全市大氣環境質量保障管控、重污染天氣應急啟動的非最高等級環境管控期間,可正常施工,土方正常外運;根據道路交通狀況調整出土時間,條件允許的區域可全天候出土;在夜間施工許可審批、揚塵環保稅削減系數等方面予以支持。可以說,面對“揚塵管控”和“施工進度”的矛盾,這對施工方來說無疑是一張誘人的“綠色牌”。
但是,要拿到這樣的“綠色牌”,條件不少、要求更嚴。記者在施工方辦公室里,看到一份《房屋建筑與市政基礎設施工地差別化管理申請表》原件,僅在“施工單位自評意見”中,就羅列著密密麻麻的檢查有求。比如文明施工責任體系是否健全?工地是否安裝視頻監控與環保在線檢測信息系統?是否接入全市統一“智慧工地”監管平臺并有效運行?工地是否達到“五達標、一公示”“兩使用、一達到”要求?施工期間使用的非道路機械油品是否符合國Ⅵ標準、是否使用國三及以上的非道路移動機械、是否無冒黑煙現象?現場施工中是否無PM10監測數據連續超標行為?同時,還必須滿足從未因施工和揚塵污染的問題,被各級監管部門處罰或被群眾舉報查實等條件。可以說,申請“差別化管理”,對施工單位提出的要求是“嚴上加嚴”。
李冬輝也表示,目前享受到差別化管理的企業,“不代表就可以放松、一勞永逸”。據了解,市建委要求對實施差別化管理的工地進行動態巡查,一旦發現不合格,將在網上公示公告,撤銷資格。相關工地必須等到4 個月后才可以再次申報。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