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正在推進的老舊小區改造,有望讓眾多小區居民告別街老、院老、房老、設施老、生活環境差的“四老一差”困境。面對基層推進過程中基礎參差、訴求各異、標準不一等諸多挑戰,老舊小區改造要“面子”更要重“里子”,方可讓改造后小區“好看”更“好住”。
據住建部介紹,經過初步摸查,各地上報需改造的城鎮老舊小區17萬個,涉及居民上億人。將老舊小區內道路、供電、綠化、照明等基礎設施,養老撫幼、便民市場、加裝電梯、增加停車場等服務設施,納入老舊小區改造內容,這既是順應群眾改善居住環境的迫切希望,也是擴大投資激發內需的重要舉措。眼下各地老舊小區改造已全面鋪開。在實踐中存在“面子”與“里子”、“硬件”與“軟件”、“多數”與“少數”統籌不足等問題,讓不少老舊小區改造得“好看”,卻很難做到“好住”。
一些地方熱衷于墻面刷新、桿線整治、小區亮化,“面子”上舊貌換新顏,但整治違建、樓道衛生、電梯加裝、管網改造等“里子”問題依舊。有的地方偏重于小區增加健身設備、擴大綠地面積、修繕街亭道路等“硬件”改造,但對引進完善物業管理、建立長效運營機制等“軟件”建設配套保障不足。
出現這些問題,背后有的是工作挑“顯眼”的干,片面追求政績,重視“面子”、忽視“里子”;有的是對老舊小區改造重點、難點把握不足;有的則是對群眾工作方式方法應用不熟,難以在多元訴求中統一思想,化解矛盾。
深入推進老舊小區改造,關鍵在做好“里子”工程。有限的資金投入,居民的迫切需要,使老舊小區改造不可能大干快上、全面鋪開。必須圍繞群眾最關注的需求、最吐槽的難點,將“好鋼用在刀刃上”重點突破,不做“表面功夫”,真正做到好事辦好、實事辦實。
老舊小區改造,面上是基礎建設項目,實質也是社會治理工程。面對改造過程中的不同訴求,需要在尊重群眾意愿、傾聽不同聲音基礎上,用“一棟一策”“共建共管”等方式,精準施策推動,滿足群眾需求,共繪老舊小區改造最大“同心圓”。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