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毛雨佳 通訊員 裘麗
今年夏天,垃圾分類成了人們茶余飯后的熱門話題,更是杭城中小學生的重點學習主題。幾乎每所學校的假日小隊活動主題都與垃圾分類相關。于是,杭州市垃圾末端處置場地天子嶺垃圾填埋場成了學生們的“網紅”打卡地。據悉,這個暑期,天子嶺生態公園接待了3萬余人次參觀,其中中小學生是主要人群,不僅有杭州主城區的學校,還有余杭、蕭山的學校前來。
近日,位于天子嶺南區的天子嶺環境教育基地在原基礎上進行了升級改造,以全新形象向公眾開放。改造后的環境教育基地提升了參觀者的接受度和參與度,將更好地發揮垃圾分類教育作用。
升級后的環境教育基地寓教于樂
日前,記者來到了天子嶺環境教育基地。升級后的天子嶺環境教育基地分為垃圾的定義與危害、杭州生活垃圾處理的昨天、今天、明天等五大板塊。其中主要講到杭州生活垃圾處理“三化四分”的現狀,突出分類投放、分類收運、分類利用、分類處置四個環節,詳細講述垃圾生態填埋、易腐垃圾資源化利用、污水治理、沼氣發電、焚燒發電、有害垃圾處理等末端處置過程,通過末端處置的描述,強化垃圾分類的重要意義。
市環境集團還安排了專門的志愿者為參觀者進行講解,確保每個前來學習的孩子都有所收獲。
為了提高中小學生對垃圾分類的學習興趣,市環境集團專門設計垃圾分類打槍游戲、稱重游戲和抓娃娃游戲,用寓教于樂的方式讓垃圾分類的意識在孩子們心中扎根發芽。
此次改造升級還新增了一個亮點項目:環境集團為參觀者提供餐廚垃圾處理項目提煉出的毛油,可以親自動手制作手工皂,讓參觀者體驗到垃圾可以資源化循環利用、變廢為寶的魔力。
神奇的垃圾處置讓孩子們直呼不可思議
在天子嶺填埋庫區上的生態公園,記者遇到了前來學習參觀的綠城育華小學假日小分隊。這座建在垃圾山上的生態公園讓孩子們直呼不可思議,五年級的李梓銘說:“站在這里,我怎么也想不到腳下曾經是堆積成山的垃圾。我覺得在這里工作的叔叔阿姨做著一份很偉大的事業。”
另一位林佳熠小朋友則說:“我了解到了不同垃圾有不同的處理方式,廚余垃圾產生的沼氣可以用來發電。還知道了天子嶺垃圾填埋場的容量是有限的,如果不做好垃圾分類,這里很快會飽和。”
今年6月,杭州市關于生活垃圾管理的條例正式實施,垃圾分類問題引發了再次關注。學校和家長對這方面的重視程度也隨之提高。讓孩子們全情投入的垃圾處置參觀之旅也得到了家長的認同。一同前來的家長周女士說:“現在,全民關注‘垃圾分類’,孩子們在學校已獲取了很多相關的知識,到天子嶺來能加深他們的切身體會。在家里,小孩子的垃圾分類意識要比大人更強,常常會糾正我們的錯誤做法。我覺得這個教育基地十分有意義,能夠真正讓垃圾分類和環境保護的意識一代代傳下去。”
據悉,市環境集團自2011年推出“跟著垃圾去旅游”以來,已接待參觀游客30余萬人。通過參觀,一方面掀開垃圾末端處置場所的神秘面紗,讓企業更公開、更透明,另一方面企業歡迎參觀者監督并提出寶貴意見,加大環境整治力度,踐行企業社會責任。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