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陽市把修復長江和洞庭湖生態環境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出臺沿江化工企業整治、長江岸線碼頭整治、黑臭水體治理、沿江環湖生態修復、沿江環湖地區“空心房”整治、重點領域整治、河長巡河等“七大行動”。長江岸線復綠9891畝,港口碼頭復綠47.7萬平方米,長江沿岸正在變成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長江病了,而且病得還不輕。”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長江生態環境做出的科學診斷。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對外透露,長江保護法已被列為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的一類項目,納入2019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工作。
6月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栗戰書在江蘇省蘇州市主持召開長江保護法立法座談會時強調,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長江保護的重要指示要求,加快長江保護立法進程。
7月26日,生態環境部對外披露,目前在制修訂中的《長江保護法》,草案正在形成、完善,計劃今年底之前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
這些信息表明,長江保護立法正駛入快車道。
“用立法的方式,將長江生態環境保護起來,使它恢復健康,讓它強壯起來,讓它擔起中國新的經濟增長點大任。” 武漢大學環境法研究所前所長王樹義說。
為什么要為長江保護立法?
長江經濟帶GDP占中國的40%~45%,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壓力大
2007年,受水利委員會委托,時任武漢大學環境法研究所所長王樹義帶領團隊開始了連續4年的長江法立法研究。2014年,時任湖北經濟學院院長的呂忠梅接過接力棒, 開展了長江法的二期立法研究。
當時,長江立法還是一個冷話題,尚未被列入國家立法計劃。有人認為,為長江立一部法,有這個必要嗎?為長江立法,是不是也應該為黃河立法呢?
“黃河也可以立法。黃河立法早在長江立法之前就提出來了,且在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做了。經過研究,黃河的主要問題是水資源分配,無限開發導致黃河斷流,國務院出臺了行政法規,把問題解決了。而長江的問題遠比黃河的問題復雜。”王樹義說。
針對為什么要給長江立法的問題,王樹義解釋了長江在中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長江經濟帶依托長江,涵括了11個省、直轄市,國土面積205萬平方公里,人口近6億,GDP占中國40%~45%,外貿出口量也占到40%。在重點推進“一帶一路”倡議、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戰略中,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起著承中啟西、聯南系北的作用,具有貫通“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紐帶和橋梁作用。
這些都凸顯出長江經濟帶在中國經濟增長中的重要地位,其開發建設、管理保護的成功,可以向全世界充分證明生態文明建設的正確性。
但是長江病了,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壓力大。
“無論是在長江、嘉陵江上考察排污口的現狀,還是沿江而下時看到的不盡的垃圾和油污,揮之不去的是沉甸甸的感觸:沿岸垃圾割不斷,重舟穿行濁浪間。”呂忠梅在1996年考察長江的調研隨筆中,詳細記錄了當時長江的污染狀況。
長江生態環境問題,需要用立法的方式進行解決。現有的30多部國家層面生態環境法律,六七十部行政法規,數以百計的部門規章,都涉及或者附帶了長江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態環境保護,相關法律制度碎片化,尚不能形成有效的治理體系。
近年來,全國人大代表對長江保護立法的呼聲顯著增加。據媒體報道,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期間,共有580人(次)全國人大代表提出長江保護立法,議案13件;去年是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履職的第一年,已有153人(次)全國人大代表提出長江保護立法,議案5件。其中,呂忠梅以全國人大代表身份三次領銜提出議案,提供了立法框架及法律條文。
立法目的是什么?
應聚焦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而不僅僅是長江干流
長江保護立法首先確立價值取向。“應聚焦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而不僅僅是長江干流。”王樹義說。
2016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明確指出:“當前和今后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這為長江經濟帶建設指明了方向,劃了一條生態環境保護的“紅線”。
“在長江經濟帶發展過程中,開發是必然的,但應正確處理好利用與開發之間的關系,應進一步制定完善長江經濟帶資源開發、經濟建設活動的行動規則,為長江經濟帶發展保駕護航。”王樹義說,“不搞大開發是不搞控制性、骨干性的大型水利工程建設,不搞遍地開花式的開發,如何理解,如何把握度,考驗著地方政府管理智慧。保護長江首先保護資源,使資源科學、合理、有序地利用。如果保守地發布一部管理法,我覺得,就可能與頂層設計的意愿相違背了。”
立法要解決哪些問題?
解決好管理體制問題,這部法律就成功了一半
在長江管理體制上,存在著“多龍治水”的局面,環保、水利、交通、海事、農業、林業、漁業、國土等部門都對長江流域的管理有所涉及,但都是部分權限,又是分塊管理,各自為政,效益不高。
呂忠梅說:“各部門依照法律都有長江流域資源開發利用保護的管理權,但是這些權力既有交叉重疊,也有矛盾沖突,還有空白真空。如果不能從法律上解決權力配置問題,權力的錯位、越位、缺位依然如故,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的深層次矛盾將無從化解。”
“怎么管,誰來管,管什么,長江保護法第一個要解決的就是管理體制的問題。”王樹義指出,長期以來,跨區域生態環境保護牽扯到整體利益和局部利益,中央層面的國家利益和地方利益,地方利益與地方利益,同時,也涉及現有管理體制問題,成為流域立法的一個難題。
王樹義認為,長江保護立法需要在機構設置、權限分配等方面打破部門管理的限制,協調中央和地方、地方與地方、上游中游下游的利益。
早在上世紀90年代末,王樹義就曾提出設立流域生態管理局的設想,建立不同等級的水資源保護管理機構,徹底解決跨區域水污染問題。近年來,專注于環境司法審判的他,又不予余力推動建立長江法院,以解決跨區域污染問題。此外,他還希望設立長江保護綠色基金,從中央層面建立完善生態補償機制,達到區域協同發展的目標。
在王樹義看來,把長江管理體制問題解決好,這部法律就成功了一半。在呂忠梅看來,長江立法需要有更高的站位、更寬的視野、更多的智慧。全國人大常委會正積極開展長江保護立法工作,通過實地調研,汲取多方智慧,搭建法律框架,回應這一挑戰。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