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王店鎮南梅村,干凈整潔是第一感覺,無論是村內路面還是房前屋后,見不到亂扔亂丟的果皮紙屑,亂推亂放的雜物也消失殆盡,環境面貌煥然一新。
據悉,南梅村在2017年就啟動了垃圾分類工作,如今,全村實現分類覆蓋率100%、知曉率100%、合格率95%、減量率35%;村民分類意識從不愿分到被動分再到主動分轉變,凝聚了民心、淳化了民風,成功獲得省級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試點村、市級美麗鄉村精品村、區級考核“紅旗獎”。
而這只是秀洲區全面踐行垃圾分類的一個閃光點。自2017年啟動垃圾分類工作以來,秀洲區垃圾分類隊伍從小到大、分類制度從無到有、分類體系從缺乏到完善,取得了初步成效。如今,在秀洲區,生活垃圾分類正在成為一種社會新風尚和城市文明程度新標尺。
為了提高居民“四分類”意識和分類準確率,高照街道高橋花園把分類桶進行編號,36個責任區域由36名黨員志愿者認領,對分類不達標的居民實行黨員“1+5末位幫扶制”,督促聯系戶做好垃圾分類。王江涇鎮則推行“網格化”模式,鎮分類辦對小區內每個投放點劃線規范,對每個分類垃圾桶噴涂包含區域代號和垃圾桶編號的數字,便于責任落實和日常管理。
廚余垃圾一直是垃圾分類的痛點。秀洲區采用因地制宜的方式處理不同地方的廚余垃圾。“高標準示范小區的廚余垃圾由綠能公司收集,街道內其他小區的廚余垃圾由環衛處、嘉環園林收集;各鎮小區的廚余垃圾由各鎮收運,進入農村的資源化處置站,進行微生物發酵處理。”秀洲區分類辦相關負責人介紹道,全區基本實現了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行政村全覆蓋,做到“廚余垃圾不出鎮”。
如果說加強處置能力建設,是解決垃圾“出路”問題,那么開展生活垃圾減量分類工作,就是解決“源頭”問題。
生活垃圾減量分類是防范化解風險的急事,是事關高質量發展的要事,需要從源頭做起,而源頭減量貴在精準發力。秀洲區在全區范圍開展綠色消費專項行動和廚余垃圾、生鮮垃圾就地減量專項行動。目前全區所有大型超市、農貿市場已限制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推廣可降解的塑料袋或環保袋。轄區內所有大型餐飲企業已倡導光盤行動,引導消費者適量點餐。其中高照街道和新塍鎮已經完成2個廚余垃圾就地減量建設;王店鎮、洪合鎮、王江涇鎮則依托農村資源化處理站點,做好農貿市場生鮮垃圾減量工作。
如何將秀洲垃圾減量分類工作向縱深推進?秀洲區加強監督考核,制定了城鎮居民小區生活垃圾分類評比規則,每月從分類質量、設施建設與運維管理、宣傳指導、分類投放質量與抽檢管理等方面對各小區分類工作進行考核。
記者從區分類辦了解到,秀洲區正在構建各類垃圾“大分類”“全處置”格局,加快推進建筑園林垃圾、工業垃圾、廚余垃圾處置建設。目前,全區垃圾分類覆蓋面達到99.5%,小區“四分類”宣傳培訓和分類收集工作已實現全覆蓋。
凡注有"浙江在線"的稿件,均為浙江在線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浙江在線",并保留"浙江在線"的電頭。
新聞熱線:0571-85310331 網站電話:0571-85361818 網站總監:龐世豪
服務百姓、貼近政府、打造權威媒體。